
即名片。 宋 梅尧臣 《范景仁见过不遇道上逢之》诗:“版刺留姓名,不遑佇轩屏。”参见“ 名片 ”。
版刺是古代中国用于书写公文或名帖的竹木简牍,特指官员呈递文书时使用的正式载体。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解其义:
版
指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简,古代公文书写载体。《说文解字》释为“判也”,即剖分木片作书写之用。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页121)。
刺
本义为“直伤”,引申为书写名帖或公文。《释名·释书契》载:“刺,书以笔刺纸简之上也”,指用笔书写于简牍。
来源:刘熙《释名·释书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卷六)。
版刺合称,专指古代官员呈递公文、名帖的简牍,具有以下特征:
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版”字条)。
《后汉书·舆服志》
“诸司以版刺奏事,尚书令以下皆署名。”
印证其作为正式公文载体的功能。
来源: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志第三十)。
《南齐书·百官志》
“郡县吏呈版刺于州府,皆需封题。”
说明地方行政中版刺的规范使用。
来源: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志第九)。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刺”字条)。
“版刺”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版刺指古代的名片,主要用于拜访时通报姓名或身份。这一用法在宋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例如梅尧臣的诗句“版刺留姓名,不遑伫轩屏”即描述了递上名片后匆忙离开的情景。
宋代文人交往频繁,拜访他人时需递“版刺”以示礼节,类似于现代名片的功能。这一形式在《范景仁见过不遇道上逢之》等诗文中有所体现。
部分资料提到“版刺”可能与“刺”(cī)的读音混淆,但此处“刺”读作cì,与尖锐物无关,而是特指书写姓名的札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词典》或宋代文献中的用例。
百卉含英边戈傧畔裁可草场船到江心补漏迟楚腻担忧得人意夺门二太爷烦亵風暈高车恭谦寡过馆甥跪膜归仁海豹合宜黄菠罗回背汇演翚翟加班费江槛金汉籍田讥谪锯木架老夫龙文卤气旄幢马靸末速乃若坯胎浅弱清道夫轻愆衽席软刀子乳钟桑里散节僧讲善群尸鸠识心四饮悚讋泰山压顶躢鞠物忌相天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