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心的意思、识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心的解释

(1).知道心意。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2).佛教语。谓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宋书·少帝纪》:“德业冲粹,识心明允。”《坛经·惠能童子问答惠能作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明 李贽 《答周西岩书》:“或有或无,自是识心分别,妄为有无,非汝佛有有有无也明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识心”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佛教哲学中的“识心”

在佛教理论中,“识心”指代人类认知与意识活动的核心机制,尤其与“八识”体系相关:

  1. 八识结构:包含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感知外境),末那识(执取“自我”),以及阿赖耶识(贮藏一切种子)。
  2. 功能本质:强调“识心”是认知外境和内心世界的根本能力,如《坛经》所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3. 终极目标:通过内观修习“识心”,达到明心见性、破除我执的境界,如《楞严经》提及“识心”居于身内,需超越其分别作用。

二、古典文学中的“识心”

在文学语境中,“识心”多指向情感与心意的体察:

三、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的延伸

现代语境下,“识心”被引申为对自我心理的觉察与管理:

“识心”一词贯通宗教、文学与心理领域,核心可归纳为:认知功能的本体、心意的体察、自我意识的觉醒。若需深入研究,可结合《坛经》《楞严经》等佛教经典,或参考心理学关于内观的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识心:一个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识心》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成两个部首:言和心。它由8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字形

《识心》一词的来源很早,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識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识心」一词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写法是「識心」。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一写法逐渐演化为现代的标准简化字形「识心」。

例句

1. 他的深入洞察力使他能够识心,洞悉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2. 在这份工作中,他需要运用心理学来识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与客户沟通。

组词

识险、识别、心得、心照、心智、心理等

近义词

洞悉、熟悉、了解、认知

反义词

误解、不明白、陌生、不知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