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旄幢的意思、旄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旄幢的解释

用牦牛尾为饰的旌旗。 宋 梅尧臣 《送潘歙州》诗:“下车谈诗书,上世拥旄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旄幢(máo zhuàng)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仪仗器物,由“旄”和“幢”两部分组成,具有鲜明的礼仪与权力象征意义。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角度详释其义:


一、基础释义

    • 本义:指牦牛尾,后引申为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帜。《说文解字》释:“旄,幢也……以牦牛尾注旗竿。”
    • 功能:古代常作军事指挥或使者符信,如《诗经·鄘风》载“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 本义:古代仪仗用的旗帜,形似伞盖,以羽毛、丝绸为饰。《广雅·释器》记:“幢谓之幡。”
    • 形制:竿顶饰有圆球(称“幢首”),下垂长幅,常见于宗教仪式或帝王出行仪卫。

二、功能与演变


三、文化内涵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卷,页672。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页895。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页312。
  4. 《后汉书·舆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5. 《周礼正义》,孙诒让,中华书局,卷三十。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现代词典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等平台,但需以纸质版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旄幢”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拼音与结构

2.基本释义

指用牦牛尾作为装饰的旌旗,常用于古代仪仗或军事场景中,象征权威或身份。例如宋代梅尧臣在《送潘歙州》诗中提到:“下车谈诗书,上世拥旄幢”,描述官员手持旄幢的庄重形象。

3.出处与用法

4.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白旄黄钺”)或扩展释义,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傲客板学辨激憋闷不哲参合吃动宠行淳寂单寡荡心钓战斗笔嚲懒恶虐风马云车風止耕廛官班衮龙袍含章挺生哈气烘堂大笑奸人劫历记罣缉合锦弢九奥积薪厝火期月军方看齐口籍矿产夔牙兰亭序烈火干柴灵祀隆俊孟宗竹鸣嗥拳毛騧晒场尚志生荣恃怙势路收声笋蕨挞戮托肺附托谕图障韦袴五代史无偏无倚霞川闲邪效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