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东方边际;东方极远之处。《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 竪亥步 ,自东极至於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 晋 左思 《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 扶桑 之中林,包 汤谷 之滂沛。” 唐 陆龟蒙 《和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老思东极旧巖扉,却待秋风泛舶归。”
(2).指 中国 东部边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 泰山 ,周览东极。”《魏书·百济传》:“今中夏平一,宇内无虞,每欲陵威东极,悬旌域表。”
(3).指 东海 。亦泛指东方大海。 唐 杜甫 《长江》诗之二:“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仇兆鳌 注:“东极,指 东海 。” 明 俞安期 《望海》诗:“星临东极无分野,山入南荒有 沃焦 。”
东极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综合权威辞书解释如下:
指地球自转轴与东半球地表相交的极点,即地理上的最东端。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5卷,第312页;《现代汉语词典》(第8版)第307页。
神话意象
源于《山海经》中“日出之地”的记载,代指太阳升起之处,象征光明与生命起源。如《楚辞·九歌》所载“东极扶桑”。
来源:《中国古代神话辞典》(袁珂编著)第89页;《辞海》(第七版)“东极”词条。
道教概念
道教典籍《云笈七签》将“东极”列为东方青华长生世界,与南极、西极、北极并称四极,喻指神圣方位。
来源:《道教大辞典》(中国道教协会编)第201页。
行政区划
中国最东端领土的统称,如黑龙江省抚远市(东经135°)被官方认定为“华夏东极”。
来源:国务院《中国地名录》第442条;《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第6期专题报道。
岛屿名称
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岛”因地处东海最东端得名,陆域终点意义与“东极”本义高度契合。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地名志》第7卷,第158页;舟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舟山市志》(2020版)。
以上释义综合古典文献、权威辞书及官方地理标准,涵盖语言学、文化学、地理学三维定义。
“东极”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东方边际或极远之处
指地理概念中东方最遥远的边界或区域。例如《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帝命竪亥步,自东极至於西极”,晋代左思的《吴都赋》也提到“行乎东极之外”。这一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献,强调方位的极限。
中国东部边境
特指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东部边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巡游“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体现古代帝王对疆域四至的重视。
东海或泛指东方大海
唐代陆龟蒙的诗句“老思东极旧巖扉”和杜甫《长江》诗“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均以“东极”指代东海或东方海域。明代俞安期《望海》诗中“星临东极无分野”进一步扩展为东方大海的泛称。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文学、历史语境,现代地理中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均围绕“东方”的极限展开,具体指代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爊炕班次八圻变缞博鷄不济参部餐风啮雪草诏赪面丑言髧髦大丫头登厢點編二教芳津含脸鹤头书黄虀溷然互助组济渡济济荡荡经验经营擘划金穰鸡塞钜坊拘箝开交棱眼令嗣满天星梦蝶难怪怒恚毗卢遣唤秦碑跂望日文闪放善为我辞赦释束发小生水港速患岁俸所天沓冈复岭陶化兔丝子突屼尪顿王居未婚夫吴激小宾锌钡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