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芳津的意思、芳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芳津的解释

(1).芳液。对液汁的美称。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 宋 苏轼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之二:“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金 元好问 《纪子正杏园燕集》诗:“今年寒食好天色,晓气鬱鬱含芳津。”

(2).唾液。 唐 韩偓 《无题》诗:“柳虚禳沴气,梅实引芳津。”

(3).谓皮肤润泽。亦以指润泽的皮肤。 南朝 梁 萧统 《三妇艳》诗:“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芳津是汉语中的典雅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常见于古代诗文与中医文献。根据权威辞书释义,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本义解析

  1. 唾液的美称

    指口中津液,古人认为唾液有养生之效,故以“芳”修饰其珍贵。如唐代诗人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中“芳津流四体,凝脂焕容光”,喻唾液滋养身心。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卷第128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植物汁液或芳香液体

    特指植物分泌的芳香汁液,或泛指带有香气的液体。如《本草纲目》载:“花露者,芳津所凝也。”

    来源:《辞源》(第三册第2456页)、《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文化延伸义


三、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中医文献或诗意化表达中,强调其雅致与文化意蕴。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 《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全唐诗》笺注本(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芳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芳液(对液汁的美称)
    指带有芳香或美好的液体,常用于形容植物汁液、果液等。例如:

    • 宋代苏轼《和陶田舍始春怀古》描写“黄柑溢芳津”,即以“芳津”比喻柑橘汁液。
    • 金代元好问诗句“晓气鬱鬱含芳津”,形容春日清晨湿润的雾气。
  2. 唾液
    多用于文学语境中,借指口中津液。如唐代韩偓《无题》诗“梅实引芳津”,以梅子酸味诱发唾液分泌作喻。

  3. 润泽的皮肤
    形容肌肤细腻光润的状态。南朝梁萧统《三妇艳》中“红黛润芳津”,即以“芳津”指代女子柔润的肌肤。

二、语源与用法

三、关联拓展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用例或详细解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古典诗词集注。

别人正在浏览...

暗石白消榜青户宝衢卑幼不检点朝真暮伪成双成对齿迈辞宠猝暴抵饰短晷耳箭幡麾风清弊絶府钱歌珠归心似箭鹤轸画卵雕薪黄花蒿黄土高原桨板娇娃粳粱金石良言积疑鞠讯举隅宽政敛众莅任鸾阶落气埋儿满纸空言末后苶然撇酥儿牵丝攀藤骑驴倒堕蚯蚓瘴人子丧检傻白沙岛上溜头砂子审订深邃逝景识微知着刷然调拨价格霆威同音畏涩握铅抱椠无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