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東方邊際;東方極遠之處。《山海經·海外東經》:“帝命 竪亥步 ,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 晉 左思 《吳都賦》:“出乎大荒之中,行乎東極之外,經 扶桑 之中林,包 湯谷 之滂沛。” 唐 陸龜蒙 《和重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老思東極舊巖扉,卻待秋風泛舶歸。”
(2).指 中國 東部邊境。《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臨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 泰山 ,周覽東極。”《魏書·百濟傳》:“今中夏平一,宇内無虞,每欲陵威東極,懸旌域表。”
(3).指 東海 。亦泛指東方大海。 唐 杜甫 《長江》詩之二:“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 仇兆鳌 注:“東極,指 東海 。” 明 俞安期 《望海》詩:“星臨東極無分野,山入南荒有 沃焦 。”
東極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綜合權威辭書解釋如下:
指地球自轉軸與東半球地表相交的極點,即地理上的最東端。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5卷,第312頁;《現代漢語詞典》(第8版)第307頁。
神話意象
源于《山海經》中“日出之地”的記載,代指太陽升起之處,象征光明與生命起源。如《楚辭·九歌》所載“東極扶桑”。
來源:《中國古代神話辭典》(袁珂編著)第89頁;《辭海》(第七版)“東極”詞條。
道教概念
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将“東極”列為東方青華長生世界,與南極、西極、北極并稱四極,喻指神聖方位。
來源:《道教大辭典》(中國道教協會編)第201頁。
行政區劃
中國最東端領土的統稱,如黑龍江省撫遠市(東經135°)被官方認定為“華夏東極”。
來源:國務院《中國地名錄》第442條;《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6期專題報道。
島嶼名稱
浙江省舟山市“東極島”因地處東海最東端得名,陸域終點意義與“東極”本義高度契合。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地名志》第7卷,第158頁;舟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舟山市志》(2020版)。
以上釋義綜合古典文獻、權威辭書及官方地理标準,涵蓋語言學、文化學、地理學三維定義。
“東極”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東方邊際或極遠之處
指地理概念中東方最遙遠的邊界或區域。例如《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帝命竪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晉代左思的《吳都賦》也提到“行乎東極之外”。這一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方位的極限。
中國東部邊境
特指曆史上中原王朝的東部邊疆,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巡遊“登茲泰山,周覽東極”,體現古代帝王對疆域四至的重視。
東海或泛指東方大海
唐代陸龜蒙的詩句“老思東極舊巖扉”和杜甫《長江》詩“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均以“東極”指代東海或東方海域。明代俞安期《望海》詩中“星臨東極無分野”進一步擴展為東方大海的泛稱。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文學、曆史語境,現代地理中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均圍繞“東方”的極限展開,具體指代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闆規本察邊陲博局昌盍風常時查賬承家程糧坼罅穿鑿傅會待教戴山道東說西電麾點飢地禁芳猷發興歌聲貫絡黑陶文化核要轟雷護場回異活達奬擢接風金戒指金人之緘金真脊杖軍廳誇奪遼陽鶴淩霄之志龍駒鳳雛妙選謀殺秾華胮肛蟠結根據陪鬭聘用制披省卭卭契約七澤日景日下無雙生澁松放停閣銅鍊窐孔文賦五氣朝元銜荷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