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震烈度的意思、地震烈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震烈度的解释

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上造成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简称烈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宏观指标,其定义和核心要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发生时,地表及建筑物受影响的强弱程度。它通过人的感知、建筑物损坏程度、地表变化等宏观现象综合判定,与震级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点烈度可能不同。

二、与震级的关系

  1. 正相关性:震级越大,通常烈度越高(如7级地震震中烈度可达Ⅸ度以上)。
  2. 计算公式:
    • 震中烈度与震级关系:$$I_0=0.24+1.29M$$(M为震级)。
    • 粗略估算:震中烈度≈(震级-1)×1.5。

三、影响因素

  1. 震源深度:浅源地震(如唐山地震12公里)烈度更高。
  2. 地质条件:松软土层或断层带会放大震动(如墨西哥城盆地效应)。
  3. 震中距:距震中越近,烈度越高。
  4. 建筑物抗震性能:抗震建筑可显著降低破坏程度。

四、烈度等级与破坏表现

我国采用12度划分标准:

五、应用意义

烈度是抗震设防的依据,如“设防烈度”对应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影响。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地质勘察和建筑规范,针对性设计抗震措施。

(完整数据可参考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权威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波传播到地面上产生的破坏性程度,也是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的实际反映。我们可以从地震烈度中得知地震对建筑物、设施以及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程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地震烈度》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三个部首,分别是《十》、《日》、《火》。总共有14个笔画。 来源: 《地震烈度》一词源于中文,是根据地震现象的特点和破坏程度进行命名的。作为科学的定义,地震烈度通常用于测定地震的强度和破坏范围。 繁体: 《地震烈度》的繁体字为《地震烈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对于地震烈度这个词可能没有明确的写法,因为地震学是近代科学的一个分支,而烈度的概念也是后来才被正式引入地震学领域的。 例句: 1. 这次地震的烈度达到了六级,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根据测量数据,我们可以判断这次地震的烈度为七级以上。 组词: 地震、烈度 近义词: 地震强度、震级 反义词: 地震微弱度、地震无感度 总结: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波传播到地面上产生的破坏性程度。它以《十》、《日》、《火》三个部首为构成,共有14个笔画。该词源于中文,用于测定地震的强度和破坏范围。这个词在繁体字中没有变化,古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写法。地震烈度可以用于描述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其近义词是地震强度或震级,反义词是地震微弱度或地震无感度。

别人正在浏览...

钣金件剥异惫老並頭弊制餐风宿水曹衣出水陈谕虫蝗冲輣仇饷赐宴地理系统东平之树断楮分设符厌高文典册拱立广狭花判护花鸟蕙兰狐媚浑然交言吉财解手尖刀疾号惊慌救生艇纪载局家恇攘滥狱寥廓面壁参拟人化颇险迁避浅术取景趋翔三时删裁上尾慎秘蛇医母势派思心松泛田曹唾腺亡逋挽托寤迁乡园消的席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