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尾的意思、上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尾的解释

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南史·陆厥传》:“ 约 ( 沉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自 梁 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 杜甫 《秋兴》诗之五“西望瑶池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清 仇兆鳌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满 函关 ’、‘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参见“ 八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我无法提供符合(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原则的权威引用来源。汉语词汇“上尾”属于专业音韵学术语,其详细释义需参考《汉语大词典》《广韵》《切韵》等专业典籍或权威语言学著作。建议您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准确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

    收录古汉语专业术语最全面的工具书,可查证“上尾”在诗律学中的具体定义及历史用例。

  2. 《广韵》音系研究文献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方言与音韵论集》,其中对“上尾”等诗病概念有系统分析。

  3. 高校语言学课程资源

    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音韵学》公开课讲义,常对“上尾”等术语进行学术解读。

建议优先查阅专业工具书或学术出版物以获取符合学术规范的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上尾”是中国古代诗歌声律理论中的术语,属于南朝沈约提出的“永明体八病”之一,主要指诗句在押韵或声调搭配上的缺陷。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表现
    当相邻两句的尾字(或隔句的尾字)为“双声”(即声母相同)时,即构成“上尾”之病。例如,若上句末字为“章”(zhāng),下句末字为“张”(zhāng),因声母相同且位置重复,会导致音韵单调。

  2. 历史背景
    该概念源于南朝沈约等人对诗歌声律的规范,旨在通过“四声八病”理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提升诗歌的音乐性,后成为“永明体”的核心规则之一(《南史·陆厥传》记载)。

  3. 影响与规避
    犯“上尾”会使诗句缺乏声调变化,影响诵读的流畅度。因此,诗人需避免相邻或隔句尾字的声母重复,转而通过平仄交替实现抑扬顿挫的效果。例如,五言诗中常通过平仄相间来调节音律。

扩展说明
“八病”中的其他术语如“平头”(两句首字同声调)、“蜂腰”(句中第二与第五字同声调)等,均体现了古人对诗歌形式美的精细化追求。需注意,部分规则在后世(如唐代近体诗)中有所调整,但“上尾”作为基础声律问题仍被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奥雅百八真珠八米卢郎边谍采风问俗矗入黜陟幽明刺剟寸名打工仔待贾沽逮系封境改换门楣格纳官照谷稼何李睑板今隶锦州眷求蕨菜儁发肯酒诓语捆复昆仑儿鍊格灵契流离播越卤泻贸化毛路昧略枚文萌黎民族磨礲淬励攀摘諐仪晴畅青狐青琐门蛇符勝緣侍姬石盘收益说明田役贴本提速铜街文案孔目下碇险倾仙乡小米面,小米面儿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