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楮的意思、断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楮的解释

残缺的纸。 明 汪道会 《墨赋》:“鐫鏤贞珉,点画断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断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uàn chǔ,其基本含义是残缺的纸。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和相关信息:

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 “楮”本指一种落叶乔木(学名构树),其树皮可用于造纸。因此,“楮”在古代常作为“纸”的代称。
    • “断”意为断裂、残缺,“断楮”即指残破不完整的纸张。例如明代汪道会《墨赋》中提到:“鐫鏤贞珉,点画断楮。”。
  2. 使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描述纸张的破损状态,或借喻书写材料的残缺不全。

补充说明

“断楮”属于生僻词,现代使用较少,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若需引用,可参考明代文献中的用例或权威词典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断楮(duàn zh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竹子的关节点,即竹子的节处。它的拆分部首是 "断" 和 "木",其中 "断" 作为主部,表示竹子断裂的状态,而 "木" 作为声旁,表示与木材相关。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断楮的笔画数为11画。 断楮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人们用竹子制作各种物品,如竹篮、竹筒等。在加工竹子的过程中,会将竹子切断,并找出竹子的关节点进行利用。因此,断楮这个词语就是用来表示竹子的节处。 在繁体字中,断楮的写法为「斷樞」。它保留了原始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并且在部分地区仍然被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关于断楮的古时候写法,我无法给出准确的例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汉字的形状和结构都会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个关于断楮的例句: 1. 他用刀将竹子切断了最后一个断楮。 2. 这个断楮的节处非常坚固,可以用来制作耐用的竹制品。 有关断楮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我目前无法提供详细的信息。同时,提醒您,断楮这个词语并不常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很少出现相关的词组、近义词或反义词。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