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第一义的意思、第一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第一义的解释

(1).佛教语。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称第一义谛、真谛、胜义谛。与世谛、俗谛或世俗谛对称。《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佛法品》:“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非言语分别智境。言语分别不能显示。”《坛经·付嘱品》:“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愿闻第一义,迴向心地初。”

(2).泛指最为重要的道理。 明 罗洪先 《论学书》:“力行是 孔 门第一义。”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五》:“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第一义”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核心含义,结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一、佛教术语中的“第一义”

  1. 定义与别称
    指佛教最高深的真理,超越世俗认知,又称“第一义谛”“真谛”“胜义谛”。其本质“湛寂虚融,无名无相”,无法通过言语或思维完全表达,需通过内证觉悟。

  2. 与“世谛”的关系
    佛教将真理分为两种层次:“第一义”对应绝对真理(如涅槃),而“世谛”指世俗认知的相对真理。二者相辅相成,《中论》强调:“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二、引申为“最重要的道理”

  1. 儒家与哲学中的运用
    明代罗洪先提出“力行是孔门第一义”,强调实践为儒学的核心;鲁迅也借用该词表达对根本道理的重视。

  2. 现代语境扩展
    可泛指某领域最核心的原则,如学术流派、思想体系的根本理论。


“第一义”兼具宗教与世俗的双重含义:在佛教中象征终极真理,需超越语言去体悟;在世俗中则强调事物最核心、不可忽视的本质。理解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指向的“绝对真理”或“根本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第一义

《第一义》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可以解释为第一个或首要的义务、责任、义理。

拆分部首和笔画

《第一义》的部首是“贝”,总共有8画。

来源

《第一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之所以称为“第一义”,是因为它在一系列义理、责任中排在首位。

繁体

《第一义》的繁体字为「第一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对于“第一义”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仍保持着部首贝和基本的字形结构。

例句

1. 作为公民,遵守法律是我们的第一义务。

2. 作为领导,提供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我们的第一义务。

3. 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是我们的第一义务。

组词

第一义务、第一责任、第一原则、第一位、第一顺位。

近义词

首要、最重要的、至上的

反义词

次要、次级、次重要的

别人正在浏览...

罢出拜折子暴速变焦距镜头表俗笔底超生长生牌宠给黜升大氅撢甩子道赚大训达越犯讳焚香顶礼分子佛骨附送负要乖和含辞豪吹横队黄裱纸花酿肩担骄敖棘列九卿机心械肠窥矙令王领纸罗缕摞台门谢面世明目张胆内舍盘槊泡蘑菇偏厢品量钳网旗伞虬立跂踵覰望热锅气散虑胜残牲口市买丞梳裹箱铜龙门徒首佤族巫神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