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单口快板的意思、单口快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单口快板的解释

只有一个人表演的快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单口快板是中国曲艺的一种表演形式,指由一位演员独立完成表演的快板艺术。演员通常手持竹板(又称“节子”或“大板”)击节伴奏,通过有节奏的韵诵或半说半唱的方式,叙述故事、描绘人物或抒发情感。其核心特征在于“一人、一板、一口”,强调表演者的语言功力、节奏把控和即兴创作能力。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表演形式

  1. 单人表演

    演员独自承担叙述者与角色扮演的双重任务,通过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切换不同角色视角,形成“一人多角”的叙事特色 。

  2. 竹板伴奏

    以两片大竹板(“大板”)和五片小竹板(“节子”)组合击打,形成丰富的节奏型,如“马蹄点”“连环点”等,为语言内容提供韵律支撑 。

  3. 韵诵结合

    表演介于说唱之间,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讲究押韵和平仄,语言通俗生动,兼具叙事性与音乐性 。


二、艺术特色与功能

  1. 语言艺术核心

    强调“包袱儿”(笑料)和“贯口”(流畅的长段台词),通过谐音、夸张、排比等修辞增强感染力,如经典段子《劫刑车》《奇袭白虎团》 。

  2. 即兴与互动性

    传统表演中,演员可根据现场观众反应即兴调整内容,形成观演互动的独特魅力 。

  3. 文化传承载体

    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社会时事,兼具娱乐与教化功能,是传播民俗文化的重要媒介 。


三、与其他快板形式的区别

形式 表演人数 伴奏方式 表演特点
单口快板 1人 自击竹板 一人多角,叙事性强
对口快板 2人 双方交替击板 分饰角色,对话推进剧情
群口快板 3人及以上 集体配合击板 多声部合诵,场面恢弘

四、历史发展与代表作品

单口快板源于明清时期的“数来宝”,20世纪经高凤山、王凤山等艺术家革新,形成独立曲种。代表作品包括: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出版物):

  1. 《中国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单口快板"词条,P.205
  2. 《中华艺术导论·曲艺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三章第二节
  3. 《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快板艺术形态分析

注:因网络资源时效性限制,部分文献链接可能失效,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单口快板”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的一种,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单口快板指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表演的快板艺术形式。其中“单口”强调表演者独自承担说唱,而“快板”则指用竹板击打节奏或通过口技模拟节奏的表演方式。

二、表演形式

  1. 单人表演:无需搭档配合,表演者自击竹板控制节奏,同时完成说唱。
  2. 语言特色:唱词讲究合辙押韵,常用七字句式,可自由转换韵脚(称为“花辙”)。
  3. 技巧运用:部分表演者会通过嘴唇、舌头等口腔技巧模拟快板声效,增强表现力。

三、艺术特点

四、历史渊源

快板艺术起源于宋代“莲花落”,后演变为“数来宝”,20世纪50年代形成现代快板体系,并发展出单口、对口、群口三大表演形式。

提示:若需了解快板流派(如高派、王派)或具体表演案例,可通过权威曲艺资料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傍瞻便线彻朗冲凝冲秀楚丽刺邪里大抵涤畅底里滴溜溜惇明翻雪逢涌副辂高门告终公厨乖伶官曹桂车害风豪鹰横拖倒扯痕影后妻回说胡言乱语甲历夹脑风讲教兼人之勇假僞积庆连鐖林将漫无止境冒滥闵默抹角暮月泡沫塑料嫔德平光庆削颡子擅事生端射骑石湖居士石郎神水老鼠绥集痛絶僮谣投稿鲀形目脱颐相问乡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