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协韵。音韵学用语。 清 钱大昕 《音韵问答》:“ 沉重 作《毛诗音》,于今韵有不合者,谓之协句,如《燕燕》首章:‘远送于野’,云:‘协句宜音时预反’……协句亦谓之协韵。”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协句即古音也,自 陆德明 剏为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説,於 沉 ( 沉重 )所云协句者,皆如字读。”参见“ 协韵 ”。
“协句”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主要含义如下:
协句即“协韵”,指在诵读古诗时,为押韵而临时改变某些字的读音。例如《诗经·燕燕》中“远送于野”的“野”字,古人标注“协句宜音时预反”,即通过调整读音使其与上下文押韵。
清代学者钱大昕在《音韵问答》中明确提到,协句是古人处理今韵与古韵差异的方法。这一做法在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已有记载,但后世学者(如钱大昕)认为协句实际反映了古音特征,而非单纯改读。
协句与“叶韵”概念相似,均指调整读音以适应押韵需求,但叶韵更侧重系统化归纳古音,而协句更强调具体语境下的临时改读。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协句”解释为“句子衔接协调”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主流学术观点仍以音韵学定义为准。
协句的核心含义是古人为押韵调整字音的音韵学术语,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若需进一步了解协韵规则或古籍案例,可参考《音韵问答》《十驾斋养新录》等文献。
《协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意思是共同将句子协调起来或者提供协助的句子。
《协句》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口”部首,右边是“句”部首。它的总笔画数目是11。
《协句》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没有具体的古代来源。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是「協句」,部首和笔画数目都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对于《协句》这个词来说,虽然它的部首和笔画数目保持不变,但它在结构和形态上有所差异。
1. 你的建议是非常有用的协句,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2. 他的解释是个简单明了的协句,让我们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由于《协句》是一个独立的词汇,它不常与其他词进行组合。但它可以用来构成类似的词汇,如“协调”、“句子”等。
与《协句》意思相近的词汇包括“从句”、“并列句”、“补充句”等,它们都用来描述句子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与《协句》意思相反的词汇可以是“无关句”、“矛盾句”等,它们指的是与主句不相关或者相矛盾的句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