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沓的意思、泄沓的详细解释
泄沓的解释
见“ 泄泄沓沓 ”。
词语分解
- 泄的解释 泄 è 液体或气体排出:排泄。泄洪。泄泻。 漏,露:泄劲。泄露。泄漏。泄密。 尽量发出(情绪、 * 等):泄愤。泄恨。发泄。 鼓 泄 ì 〔泄泄〕a.缓飞的样子,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b.闲散自得
- 沓的解释 沓 à 多,重复:沓沓(a.话多;b.弛缓;c.疾行)。杂沓。 水翻腾沸涌:“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 合:天与地沓。 贪,黩:沓贪。沓吏。 沓 á 量词,用于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薄的东西:一沓儿纸
专业解析
泄沓是汉语中一个具有鲜明贬义色彩的词汇,主要用来形容人做事懈怠拖沓、散漫不振、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的状态或作风。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
核心含义:懈怠拖沓,散漫不振
- 该词强调一种精神上的松懈和行为上的迟缓。指人对待事务或职责时,不积极、不紧张、不抓紧,行动缓慢,效率低下,缺乏应有的干劲和责任心。常与“因循”(沿袭旧法,不思变革)连用为“泄泄沓沓”或“泄沓因循”,进一步强化其消极、保守、不作为的意味。
-
语义侧重:
- 精神懈怠: 指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意志消沉,得过且过。
- 行动迟缓: 指办事拖拉,动作慢,不能雷厉风行,延误时机。
- 作风散漫: 指纪律松弛,要求不严,组织性差。
- 缺乏担当: 隐含对责任和义务的逃避或轻视。
-
语源与经典用例:
- 其源头可追溯至古代典籍。最著名的出处是《左传·文公十七年》:“泄泄沓沓,职竞由人。” 杜预注:“泄泄,沓沓,皆弛缓怠惰之意。” 这里的“泄泄沓沓”描绘了郑国子家信中形容晋国执政者怠惰迟缓、推诿责任的形象。
- 后世常用此典批评官员或群体的不作为、庸碌无为。例如清代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批评:“泄沓成风,苟安旦夕。”
-
现代应用:
- 在现代汉语中,“泄沓”一词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仍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批评个人、团队或机构作风疲沓、效率低下、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的状态。例如:“面对严峻形势,切不可泄沓应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对“泄沓”的释义清晰明确,引用了《左传》原文及杜预注,是权威的汉语工具书。其在线版或纸质版是重要参考来源。 (可参考相关在线词典平台或图书馆资源,如 汉典 等,但需注意其释义可能简化,最权威仍以《汉语大词典》为准)。
- 《左传》:作为“泄沓”一词的经典出处,提供了该词使用的原始语境和含义。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的点校本是可靠来源。
- 《辞源》(第三版):作为专门探求语词源流的工具书,对“泄沓”的语源及早期用例有详细解释。商务印书馆出版。
- 《古代汉语词典》:对文言词汇的释义精准,通常会引用经典例证。商务印书馆等出版。
网络扩展解释
“泄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泄沓”是“泄泄沓沓”的简写形式,意为怠惰涣散、拖沓迟缓,常用来形容人言行懈怠、效率低下或态度散漫的状态。例如:
- 明代诗句提到“莫以泄沓戏”,暗指不可轻率怠慢;
- 清代张锡龄用“泄沓绝俄顷”表达对散漫行为的否定。
二、出处与演变
该词源自《孟子·离娄上》:“泄泄犹沓沓也”,原指臣子对君主进谏时态度敷衍、言语重复。朱熹注解中进一步明确“泄泄”与“沓沓”均表示怠慢拖沓之意。
三、用法示例
- 描述政务懈怠:如“军机大臣泄沓成习”,指官员办事效率低下。
- 批评社会风气:如“入国门再旬矣,人情泄沓”,暗指民众精神涣散。
- 军事行动迟缓:冯玉祥曾用“泄泄沓沓”批评部队行动拖延。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拖沓、散漫、弛缓。
- 关联词:“杂沓”(指纷乱)、“沓沓”(重复多言)均含“沓”字,但侧重不同。
五、读音注意
- 主流读音为xiè tà,部分文献标注为yì tà,可能因方言或古音差异导致,现代以xiè tà 为准。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孟子》原文及明清文献(如、5、8)。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百年树人百足表的并网不可磨灭乘时乘势初昔雌牙扭嘴大瑕凋废蹲跕肥吃海喝风轻云浄分子生物学服箱焊工黑锡瘊子甲夹弓将功补过贱取憍蹇甲胄劫迁嫉怒击球愧怒括羽雷殛辽朗仑菌録遗卤汁买免莽沕没救摸桩闹表凝瞳呕心镂骨盘脚盘搅强敏芊眠儒哲三身殿撒手眎朝顺风驶船四众算帒讨探条风体元表正痛斥通牒吐握兀剌赤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