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条例,章程。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五曹自有条品,簿书自有故事,勤力玩弄,成为巧吏,安足多矣。”
(2).鉴别评定。《后汉书·独行传序》:“亦有结朋协好,幽明共心……而情迹殊杂,难为条品;片辞特趣,不足区别。”《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 进军 江陵 ……释 韩嵩 之囚,待以交友之礼,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 清 黄宗羲 《光禄大夫徐公神道碑铭》:“公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方欲条品人物,简落狐狸,易危亡之辙,而 马 阮 传通姦赂,毁裂恩仇。”
“条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条例、章程
指具体的规章制度或行政规范。如《论衡·程材》记载:“五曹自有条品,簿书自有故事”,强调部门规章的系统性。
鉴别评定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考察与评价。如《后汉书》提到“难为条品”,体现对复杂情况的评判。
虽为古语,但词义仍具参考价值。例如:“学术研究需遵循学科条品”可指规范要求,“专家条品文物真伪”则指鉴别行为。
注: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学术领域。如需完整文献例证,可参考《论衡》《后汉书》等典籍原文。
《条品》是一个词语,主要在中国汉语中使用。它可以指代物品的种类、特性或者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条品》这个词由两个部首构成,左边是“⺤”(一点水),右边是“⺏”(扁担横撇)。拆分后的笔画总数为8画。
《条品》一词最早出自《字林》一书,是明代吕时中编纂的一本字典。它的意思在早期是指细条的物品,后来逐渐扩展为物品的性质、特点或者评价。
《条品》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條品」。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但《条品》的基本结构并没有改变。例如,可在篆书中写作「條品」。
1. 这家店的商品种类繁多,条品齐全,是购物的好去处。
2. 他的服装品牌一向以高条品见称,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衣品、素质、商品、等级、品评等。
质量、品质、属性、特征。
瑕疵、劣质、次品、低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