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湖的意思、五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湖的解释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湖

在汉语词典释义中,“五湖”一词具有地理、历史与文化双重内涵,需结合权威工具书及典籍进行阐释:

一、基本释义

指中国古代文献中常提及的五大湖泊群,具体所指因时代和文献差异而不同:

  1. 泛指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大型湖泊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为:“泛指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群”,强调其地理范围的模糊性与集合性。

  2. 历史文献中的不同组合

    据《辞源》修订本记载,历代对“五湖”的界定包括:

    • 先秦时期:多指太湖及周边湖泊(如洮湖、彭蠡等);
    • 《史记》《汉书》:涵盖太湖、巢湖、丹阳湖等江南水域;
    • 唐代后:逐渐演变为太湖的别称。

二、文化引申义

“五湖”在文学与哲学语境中衍生出象征意义:

  1. 疆域辽阔的意象

    如《国语·越语》载范蠡“乘轻舟以泛于五湖”,暗喻隐逸山水、超脱世俗(《中国历史大辞典》)。

  2. “五湖四海”的哲学内涵

    与“四海”并称时,体现“天下大同”思想,如《周礼·职方氏》注疏以“五湖”代指中原以外的广袤地域。

三、权威典籍佐证

结论:“五湖”既是中国古代地理概念中的湖泊集群,亦承载隐逸文化与天下观的精神符号,其具体所指需结合文献语境灵活理解。


参考资料来源(非链接形式):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3.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五湖”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古代吴越地区的湖泊(地理概念)

  1. 狭义指太湖:先秦文献如《国语·越语下》提到“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
  2. 广义指太湖及周边四湖:汉代《吴越春秋》等文献将太湖与附近四个小湖合称五湖,但具体名称未明确记载。

二、现代地理定义(五大淡水湖)

近代以来,“五湖”通常指中国华中、华东五大淡水湖,包括:

三、文学意象(隐逸象征)

春秋时期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归隐五湖,后世以“五湖”代指隐士的归宿,如晋代葛洪《抱朴子》、唐代李白诗句中均用此典。


提示:若需了解五湖的详细地理数据或文化典故,可参考《周礼》《国语》等古籍或现代地理文献(来源:、5、6、9)。

别人正在浏览...

梆锣苞育八素本章辨方敞口船澄空穿中记纯钩春尖答诏点划嘟嘟响二亳蕃昌風山赋禀附约觥饭横恩横溃噭誂焦核交倚家缘过活嗟称警昏记心急燥锯条倨贤空洞洞狂态奎藻浪汗嚂嘘棱嶒灵觉林下风韵鹿超梅芝内乐府匹夫匹妇破曙日省月修戎骖荣膺三冬二夏森聚伤暑十地熟粪算沙抟空塌翅堂堂正正陶畅同盘而食王伯齐先进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