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湖的意思、五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湖的解释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湖”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古代吴越地区的湖泊(地理概念)

  1. 狭义指太湖:先秦文献如《国语·越语下》提到“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
  2. 广义指太湖及周边四湖:汉代《吴越春秋》等文献将太湖与附近四个小湖合称五湖,但具体名称未明确记载。

二、现代地理定义(五大淡水湖)

近代以来,“五湖”通常指中国华中、华东五大淡水湖,包括:

三、文学意象(隐逸象征)

春秋时期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归隐五湖,后世以“五湖”代指隐士的归宿,如晋代葛洪《抱朴子》、唐代李白诗句中均用此典。


提示:若需了解五湖的详细地理数据或文化典故,可参考《周礼》《国语》等古籍或现代地理文献(来源:、5、6、9)。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湖的意思

《五湖》指的是中国的五个著名湖泊,分别是: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骆驼湖和千岛湖。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五湖》中的“五”字拆分部首为“一”, 笔画数为4;“湖”字拆分部首为“氵”,笔画数为8。

来源

《五湖》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作品,最早见于《楚辞·九辩》中:“躬耕五百余亩,辑睦姑射之野,著述五湖之上。”文中的“五湖”,是指古代的五个著名湖泊。

繁体

《五湖》的繁体字为「五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有些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古时候《五湖》的书写形式可能有所变化,具体可参考古代文献和碑刻。

例句

1. 五湖烟雨中,我与你共赏春花绽放。

2. 来到五湖之地,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组词

组词示例:五湖四海、五湖四海为家。

近义词

近义词示例:五水共长天一色、五水共长天一色。

反义词

反义词示例:五湖四海与一湖一海。

别人正在浏览...

暗水俺咱暴犯北曲不经世故敞平程业瞋菌丑八怪稠掩掩捶胸出家入道赕佛端量陊泐负羸附毛趺座隔母公允寡力邯郸梦黑参黄道吉日婚阀降名脚杆晈日积言蹶躄沮衂嬾散连蝉锦亮隔嫠不恤纬灵槎乱媒马牙褶瞑眠泥墩墩农收朴廉破相宗曲譬仍旧贯软性三菩提寿征双套车嘶叫腾噪天隙跳门限托物连类拖下水晚嫁嵬然不动威讋无可置喙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