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脱离灾难、祸患,重见光明。《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 房州 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土司一取子妇,则士民三载不敢昏,士民有罪被杀,其亲族尚出垫刀数十金,终身无见天日之期。”
“见天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见天日”字面指“见到天空和阳光”,比喻脱离灾难、祸患或黑暗环境,重新获得光明与自由。例如:
该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唐中宗李显被贬房州时对韦皇后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表达脱离困境的决心。清代魏源《圣武记》中亦用此词描述被压迫者无法摆脱苦难的状态。
现代语境中,还可表示隐藏的事物被揭露,如犯罪真相曝光、秘密公开等。例如:“贪腐证据终见天日。”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重见天日”的详细故事,可参考《文山全集》等文献。
《见天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获得解放、逃出困境、重新获得自由。
《见天日》的拆分部首为“见”和“日”,其中“见”表示观察、看见,“日”表示太阳、光明。这个成语共有8个笔画。
《见天日》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夫人不知言之所谓见天日也。”意指人们因为受到压迫或不公正待遇,无法自由展示自己,好比是被蒙在黑暗中,无法见到天日。所以当人们摆脱困境,重新获得自由时,便可以说是“见到天日”。
《见天日》的繁体字为「見天日」。
古时候,「见天日」可以写作「見天日」或者「見日」。
1. 经过长时间的奋斗,终于看到了自由的曙光,我们终于见到了天日。
2. 他在困境中苦熬多年,终于打破束缚,重新见天日。
见光死、触目惊心、见微知著、明知故问
重见天日、获得自由、重获新生
深陷困境、束手无策、被禁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