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筹的意思、得筹的详细解释
得筹的解释
(1).指博局中获得筹码。筹码,计胜负之具。《淮南子·诠言训》:“善博者不欲牟,不恐不胜,平心定意,捉得其齐,行由其理,虽不必胜,得筹必多。”
(2). 金 朝监税官倍增税课之称。 宋 洪皓 《松漠纪闻补遗》:“虏法,文武官不以高下,凡丁家难,未满百日,皆差监关税、州商税院、盐铁场,一年为任,谓之优饶,其税课倍增者,谓之得筹。每一筹转一官。”
词语分解
- 得的解释 得 é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适合:得劲。得当(刵 )。得法。得体。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
- 筹的解释 筹 (籌) ó 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筹策(a.古代计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计策)。筹算。筹码。略胜一筹。竹筹。酒筹。 谋划:筹款。筹备。筹措。筹划。筹集。筹建。运筹。统筹。一筹莫展。
网络扩展解释
“得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博局中获得筹码
- 含义:指在古代博戏(一种赌博或竞技游戏)中获取代表胜负的筹码。这一用法源自《淮南子·诠言训》中的记载:“善博者不欲牟,不恐不胜,平心定意,捉得其齐,行由其理,虽不必胜,得筹必多。”
- 背景:这里的“筹”是古代计数的工具,用于记录胜负结果,类似现代赌局中的筹码或积分。
2.金朝税官倍增税课的称谓
- 含义:特指金朝时期,监税官员通过增加税收而获得晋升的资格。据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补遗》记载,金朝规定官员在任期间若税收翻倍,称为“得筹”,每得一筹可升迁一官阶。
- 背景:这一制度反映了金朝对税收的重视,但也可能隐含对苛税现象的批判。
补充说明:
- 读音:拼音为“de chóu”(轻声+阳平),部分文献中可能读作“dé chóu”。
- 现代使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出现,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得筹(dé chóu)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得”和“筹”组成。其中,“得”的部首是彳(chì),笔画数是2;“筹”的部首是竹(zhú),笔画数是12。
“得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文王之什》中的一篇诗篇《小雅·湛露》:“兄之言,思言思诚。兄之筹兮,未克象。”可见,“筹”在古代有“计算、筹谋”的意思。而“得筹”指的是成功地计划、筹措或策划事情。
在繁体字中,“得筹”又写作「 得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说文解字》记载了古代的字形,其中“得”的古字形为“彳尺也”,“筹”的古字形为“竹田也”。可以看出,“得”的古字形中表达了人物在前进的道路上迈步向前的形象,而“筹”的古字形则融合了竹子和田字的义意,表示用竹子作为计算和筹谋的工具。
以下是几个关于“得筹”的例句:
1. 在困难面前,我们需要得筹一些支持和帮助。
2. 他毫不犹豫地得筹了一笔资金来支持这个项目。
3. 只有得筹对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相关的组词包括:得力、筹备、筹码、少筹等。近义词有:取得、获得、得到等。反义词有:失筹、落空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