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楣的意思、倒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楣的解释

见“ 倒霉 ”。 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倒楣(dǎo méi)是汉语中形容遭遇不顺、运气不佳的常用词汇,其含义与“倒霉”完全相同,属于异形词关系。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演变及使用规范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事情不顺利、遭遇挫折或运气不好。

例句:

“他最近考试失利又丢了钱包,真是倒楣透了。”


二、词源与字形演变

  1. 本义考据

    “倒楣”原写作“倒楣”,最早见于明清文献。“楣”指门框上方的横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家会在门前竖旗杆(称“楣”)象征功名。若落榜则撤去旗杆,称“倒楣”,后引申为失意、不顺。

  2. 现代规范

    1980年代汉字规范化进程中,“倒楣”因字形复杂逐渐被“倒霉”替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倒霉”列为主词条,“倒楣”标注为异形词,建议优先使用“倒霉”。


三、权威词典释义


四、使用场景辨析


参考资料

  1.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语文出版社,2003年.(在线阅读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官网介绍
  3.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查阅入口

(注:链接指向出版社官方资源页,内容需订阅访问。)

网络扩展解释

“倒楣”是汉语中形容运气不好或遭遇不顺的常用词汇,其含义和演变过程如下:

一、基本词义

“倒楣”指遇事不利、运气不佳,常用于口语和日常对话中,表达对不顺心事的感慨。例如:“今天出门忘带钥匙,真是倒楣!”(参考)

二、词源与历史演变

  1. 科举制度起源
    该词源于明朝末年的江浙方言。当时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考生会在家门前竖立旗杆(称为“楣”),考中者保留旗杆,落榜者则撤去,称为“倒楣”。这一习俗后来演变为对“事不顺利”的比喻。

  2. 字形与用法的演变
    原词为“倒楣”,因“楣”与“霉”谐音,且“霉”有“霉运”之意,逐渐被写作“倒霉”。现代汉语中两种写法并存,但“倒霉”更为常见。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总结来看,“倒楣”一词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语言演变,既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的社会现象,又通过谐音适应了现代汉语的表达需求。如需更详细例句或方言用法,可查阅、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率白骑白石搬口弄舌抱愤饱和蒸气压被动兵曹鸟冰溜钗股朝寺扯后腿魑魅罔两传讹打寒噤丹鸡白犬倒垂短垣自逾騑驾割礼诡名衡立荒弃徽睇鞬櫜降谏交辨徼乱杰思鸡肤鹤发迥然不同客水撂挑子厉兵粟马灵芝流祸六廐隆积卖死没口子暖答世沛厉箝制憔瘦清赏人心惶惶善渊蛇虺社会利益神兽门石窗数策送迓橐饘忘想握固庑殿误攫金小家子气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