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状的意思、书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状的解释

信札。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里人 毛西垣 孝廉入都,谨附书状,属令面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状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层核心含义:

一、字面本义(文书与形式)

书指书写记录的文字材料,状指陈述事由的公文格式,合称泛指正式书面文件。古代多指官府文书、诉状或凭证类文件,如《汉语大词典》释为“文书,公文;诉状”(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上海辞书出版社)。例如:

“凡诉讼者,须以书状呈递官府。”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法律场景特指(诉讼文书)

现代汉语中,书状特指法律程序中的格式化文书,常见于司法领域:

  1. 起诉状:原告向法院提交的诉讼请求文件
  2. 答辩状:被告针对起诉内容的书面回应
  3. 上诉状:不服判决时申请复审的文书

    (来源:中国法律文书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权威补充说明

“书状”属正式书面语,日常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法律、行政等场景具有严格规范性。其构词体现汉语复合词特征:“书”强调载体,“状”侧重格式,整体指向需符合特定程式的文本。目前暂未发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资源,如需查阅原始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纸质辞书,或访问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需馆内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您的问题,这里分别解释“词”与“书状”两个词语的含义及相关信息:


一、关于“词”的解释

  1. 基本定义
    “词”是汉语常用字,读作“cí”,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将内心所想外化表达的语言单位。在语言学中,“词”指最小的可独立运用的表义单位,如“词汇”“词句”等。

  2. 文学体裁
    作为文体,“词”特指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诗歌形式(如宋词、词牌),可配乐歌唱,后发展为按固定格律创作的文学体裁。

  3. 与“辞”的关系
    古代“辞”与“词”在“言词”义上同义,但早期多用“辞”,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二、关于“书状”的解释

  1. 基本含义
    “书状”指信札、书信,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清代吴敏树的信件中提到“附书状”即指附上书信。

  2. 扩展用法

    • 形容字迹工整:可比喻字迹或排版如印刷般整齐美观。
    • 官方文书:清代官方状纸中,“书状”需符合“状式条例”的规范格式,内容严谨。

别人正在浏览...

安办案检鼇禁遨嬉报帐薄装菝葜避殿损膳比率弊狱长表常尤扯掳蹴波催逼答赋戴肩黨羣德语吊临调融雕斲调奏定金驐狗发疯繁沸发战风清弊绝风衣富平光素还迊翰蕃厚礼花蕾黄鹤晦僻魂惭色褫焦心劳思忌作军城抗兵吏事买邻明经南革清兵曲主手号孙山谈説桃华特命天人合一突盗无耳汙乱菥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