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对不拘韵律的通俗诗的戏称。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覆巢俳体打油钉铰》:“《太平广记》有仙人 伊周昌 ,号 尹风子 ,有《题茶陵县》诗云:‘ 茶陵 一道好长街,两边栽柳不栽槐。夜后不闻更漏鼓,只听鎚芒织草鞋。’时谓之‘覆窠体’。 江 南呼浅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 杜公 谓之‘俳谐体’。”参见“ 覆窠谈 ”。
“覆窠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综合辨析:
文学体裁的戏称(主流解释)
根据、、、等多处文献记载,该词指古代对不拘韵律的通俗诗的戏称,类似“打油诗”。例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中提到的《题茶陵县》诗(“茶陵一道好长街,两边栽柳不栽槐……”),因语言浅白、内容俚俗,被时人称为“覆窠体”。江南地区亦用“覆窠”代指此类浅俗诗歌。
家庭贫困的比喻(存疑解释)
仅(查字典)提出该词形容“家庭破败、生活困苦”,并拆解为“覆(摧毁)+窠(家园)+体(身体)”。但此释义未见于其他权威文献,可能与发音相近的其他成语混淆,需谨慎参考。
建议结论:
“覆窠体”更常用于文学领域,特指语言通俗、不拘格律的诗歌体裁,属于古代文人戏称的俳谐体分支。若需引用“家庭贫困”义项,建议进一步核查《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以确认是否存在多义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