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之疾的意思、膏肓之疾的详细解释
膏肓之疾的解释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词语分解
- 膏肓的解释 .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 疾的解释 疾 í 病,身体不舒适: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额。 恨:疾恶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点:“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
网络扩展解释
“膏肓之疾”是一个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比喻难以根除的严重问题或隐患。
典故出处
源自《左传·成公十年》:春秋时期,晋景公病重,秦国名医缓诊断后称其病症位于“肓之上,膏之下”(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因药力无法到达,故断言“不可为也”。景公不久病逝,此故事成为成语来源。
用法与特点
- 结构:偏正式成语,通常作宾语使用(如“已成膏肓之疾”)。
- 感情色彩:含贬义,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逆转性。
- 近义词:病入膏肓、沉疴宿疾。
现代应用
多用于比喻积重难返的社会弊端或难以解决的个人困境。例如:“环境污染已成为城市的膏肓之疾。”
如需更完整典故细节,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膏肓之疾》这个词是指身体内部的严重疾病,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或组织内部的严重问题。根据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可以拆分它的部首和笔画进行分析。
这个词的首部是“膏”(gāo),意为润泽,滋养。它的左侧是“脑”(nǎo),表示大脑。右侧是“高”(gāo)的繁体字形。
这个词的尾部是“肓”(huāng),意为空洞,空虚。它的左侧是“月”(yuè),表示月亮。右侧是“亡”(wáng),表示没有。
《膏肓之疾》这个词的来源不确定,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它一般以繁体字形式出现,即“膏肓之疾”。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膏字的右侧常以“高”作为字形,肓字的左侧常以“月”作为字形。
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使用可以为:“这个组织内部的腐败问题已经演化成了膏肓之疾。”表示该组织内部的问题非常严重,并有可能导致该组织的衰败。
与《膏肓之疾》有关的组词可能包括:“腐败”、“病态”、“内耗”等。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身体或社会内部的严重问题。
与《膏肓之疾》相反的词可能包括:“健康”、“正常”、“和谐”等。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身体或社会内部没有严重问题的状态。
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