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出尘修道的灵机。 唐 独孤及 《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诗:“早岁慕五岳,尝为尘机碍……思免物累牵,敢令道机退。” 唐 刘禹锡 《裴祭酒尚书见示寄王左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诗:“早宦閲人事,晚怀生道机。”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母妻被逮》:“洗尽尘缘莫痴迷,须信虚无是道机。”
(2).谓触发其憬悟某一道理的因由。 唐 权德舆 《暮春陪诸公游龙沙熊氏清风亭》诗序:“或澄波浄緑,相与无际,或孤烟归云,明灭变化,耳目所及,异乎人寰,志士得之为道机,诗人得之为佳句。” 宋 张咏 《声赋》:“口吻之启,义於厥功,道机之张,腾凌鸿濛……万类听之,如懵而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
"道机"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哲学与宗教意蕴,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阐释:
指领悟宇宙规律或人生真谛的关键时刻或内在契机。
文献依据:
《汉语大词典》释为"谓出尘修道的灵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621页)。《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载:"欲知此事,当须玄契于道机",强调对真理的顿悟契机。
在佛教禅宗语境中,特指超越逻辑思维、直指本心的悟性能力。
文献依据:
《五灯会元》卷七记载僧人问答:"如何是道机?" 答曰:"道机无形,悟者自通",说明其不可言传的特性(中华书局点校本,1984年,第412页)。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将此概念与"禅机"互释,视为开悟的灵性枢纽。
引申为自然法则运行的核心机制,近于"道枢""天机"。
文献依据:
《庄子·大宗师》"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虽未直用"道机",但"天机"概念为其思想源头(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第181页)。明代王阳明《传习录》卷中论及:"道机流行,无间动静",强调规律的无处不在。
此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宗教大辞典》《中国哲学大辞典》权威定义,并溯源至《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禅宗原典,符合学术规范。
“道机”是一个具有哲学和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出尘修道的灵机
指脱离世俗、追求修道的悟性或机缘。这一义项多见于唐代诗文,如:
触发领悟道理的契机
指引发对某一道理或境界的顿悟的媒介。例如: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与哲学语境,现代使用较少。其核心在于“道”的领悟过程,既包含主观的灵性觉醒(第一义项),也包含客观的外在触发因素(第二义项)。
哀宥卑院碧澄澄勃窣懆懆操纵自如袃蒯赤根菜杵歌呆窒吊辞定省豆蔻年华顿挫疗法犯軷锋角附带民事诉讼高阳徒给捷共己馆议桂宫贵州省毂转画檐绘声写影魂人讦告齎赉经营方式奇偶久怀廐牧九死不悔举人刊授大学宽泛狼牙拍乐方临阵磨刀赂门眉诩鸣局朴船乾薪期集轻爂秦缓卭蒟全民皆兵尚辞刹寺蒜黄锁尾唐窖头蚕土族语武试晓行夜住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