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阁讨论。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艳雪山房稿》:“ 小湘公子 名 文焞 ,内府正黄旗人,以玉牒馆议叙得知县,未补缺。”
“馆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较为生僻的古代用法,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钱泳的笔记《履园丛话》,记载了官员文焞因参与“玉牒馆(编修皇家族谱的机构)”的讨论(即“馆议”),而获得知县职位但未补缺的情况()。
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需在阅读古籍或研究历史职官制度时注意其专指性。例如:“玉牒馆议叙”指通过馆阁评议获得官职升迁资格。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履园丛话》等清代史料原文。
馆议(guǎn y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馆(1画)和议(15画)。馆的拆分部首为⼤和丨,议的拆分部首为言。合起来馆议表示在馆内进行讨论与商议。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馆的写法为⼤字底部加上“屯”,表示一种用于举办重要议事的建筑。议的写法为言字底部加上两个手形状的图形,表示人们之间互相倾听和商议。因此,馆议的含义与议事的场所有关。
在繁体中,馆议的写法为館議。
以下是一些含有馆议的例句:
1. 同学们在图书馆进行了一次热烈的馆议,讨论了如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 会议室里进行的馆议,让大家就各种重要决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馆议这个词语的一些相关词汇:
组词:馆内、闭馆、法馆、议场、听讲
近义词:讨论、商议、会商
反义词:闭门思过、独断专行、一意孤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