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犯軷的意思、犯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犯軷的解释

古代出行前祭路神的仪式。《周礼·夏官·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驭,驭下祝,登,受轡,犯軷,遂驱之。” 郑玄 注:“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为山象,以菩芻棘柏为神主,既祭之以车轢之而去,喻无险难也。”《诗·大雅·烝民》“ 仲山甫 出祖” 汉 郑玄 笺:“祖者,将行犯軷之祭也。” 陆德明 释文:“犯軷,道祭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犯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出行前的祭祀仪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犯軷”指古代出行前举行的祭路神仪式,目的是祈求路途平安、驱除险难。该仪式通常包含封土象征山川、设置神主、用车轮碾过祭牲等环节()。

  2. 字形与读音

    • 犯:读作“fàn”,本义为抵触、侵犯,在此引申为“触犯”道路险阻,通过祭祀化解(、)。
    • 軷:读作“bá”,特指祭祀路神的行为,古称“行山曰軷”(、)。

二、仪式内容

根据《周礼·夏官·大驭》记载():

  1. 祭祀准备:堆土为山形,以菩刍、棘柏等植物作为神主。
  2. 祭祀过程:主祭者驾车碾过祭牲(如羊),象征车轮破除险阻。
  3. 仪式意义:通过“犯軷”表达对自然山川的敬畏,同时祈求旅途顺利。

三、历史文献依据

  1. 《周礼》记载
    “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说明该仪式由“大驭”官职主持,与王公出行密切相关。
  2. 郑玄注解
    汉代郑玄进一步解释:“既祭之以车轢之而去,喻无险难也”,强调碾过祭牲的象征性()。

四、延伸文化背景

“犯軷”属于先秦时期“祖道”习俗的一部分,类似现代“饯行”,但更侧重宗教色彩。此仪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出行安全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诗经·大雅》等古籍原文及汉代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犯軷(fàn t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触犯、违背。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犬部,右边是车部。根据笔画的统计,犯軷共有14画。 犯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当时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在繁体字中,犯軷被写作「犯躪」。在古代,人们使用诸多不同的汉字书体,因此犯軷的写法也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犯軷的用法示例: 1. 他犯軷了规则,受到了停赛的处罚。 2. 这位科学家通过研究证明,他的理论触犯了传统的学术观念。 3. 不要犯軷自己的原则,坚守内心的价值观。 犯軷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语,如自犯軷(违背自己的意愿),共犯軷(共同违反规定)等等。 与犯軷相近的词语包括违背、违反、违约等,它们都指违反规定或者背离原则。相反意义的词语则包括遵守、遵循、遵纪守法等,它们表示遵守规则或者恪守原则。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景败物布帛步打唱工樗蒲辞微旨远打磨旋大羽箭打战点中调聚地芥惰性气体鄂君翠被范本反对派犯夜俸食焚骨高魁公休日公揖光副贵臣减负贱愚击鼓催花急急镜花刻鹄成鹜咧咧灵懋林篁离酌緑林大盗啰苏麻查绵力薄材妙象靡皇弥勒佛牛饮旁门左道跑肚骈枝奇股青茭清心穷岁累月睿木神蓍硕老思慕甜乡委笃卫生站无抵扛仙家憸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