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共己的意思、共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共己的解释

谓帝王严肃恭敬地约束自己。共,通“ 恭 ”。亦谓其任人得宜,无为而治。《荀子·王霸》:“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矣!” 梁启雄 简释:“天子得人来任众职,可以无为而治,只是恭敬己身就够了!《论语·卫灵公》:‘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与此文‘共己而已矣’意合。”《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序》:“ 高帝 拨乱诛暴……后嗣共己遵业,旧臣继踵居位。” 颜师古 注:“共,读曰恭。”《汉书·郊祀志下》:“时,大将军 霍光 辅政,上共己正南面,非宗庙之祀不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共己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恭谨自持,严于律己”,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与修养。以下从权威辞书及文献角度分述:

一、核心释义

“共”通“恭”,表恭敬、谦逊;“己”指自身。故“共己”意为以恭敬之心约束自身言行,体现儒家修身理念。此解见于《汉语大词典》,释义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性 。

二、文献佐证

  1. 《孔子家语·辩政》

    孔子以“忠臣之谏君有五义”论政,其中“共己”指君主需端正己身:“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其四曰匡谏;其五曰讽谏。’” 此处“匡谏”即要求君主“共己”以纳谏,凸显为政者的自律责任 。

  2. 清代考据学佐证

    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考辨“共”与“恭”通假之例,指出古籍中“共己”即“恭己”,如《论语》“恭己正南面”的异文记载,印证其表“端庄自持”之义 。

三、文化内涵

“共己”承载儒家“修己以安人”的思想,如《辞源》释其引申为“通过自我约束实现治世理想”,常见于描述贤君或士大夫的道德实践,如《后汉书》“共己而治天下”的治国理念 。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6
  2. 《孔子家语译注》,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7184-3
  3. 《经义述闻》,王引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4.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1424-4

网络扩展解释

“共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涉及古代帝王治国理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共己”中的“共”通“恭”,意为帝王严肃恭敬地约束自身行为。这种自我约束不仅体现个人修养,更强调通过任人得宜、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国家,即帝王无需事必躬亲,只需把握大局即可。

2.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荀子·王霸》,文中提到:“天子共己而已矣!”意为帝王只需保持恭敬自律,依靠分工明确的官员体系实现有效治理。

3.字词结构解析

4.其他可能解释

需注意,个别资料(如)提到“共己”有“共同奋斗”的引申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读,建议以传统释义为主。

5.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讨论古代政治哲学时,例如分析儒家“垂拱而治”思想时,可引用“共己”作为例证。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荀子》相关章节,可参考、7提供的原文片段。

别人正在浏览...

奥趣拔苗助长砭割草包草苗草稕儿孱妇饬捕吃了老娘洗脚水赤虬道话定于二三封建地租风脚哥斯达黎加贡珍馆使官邪过望鼓凸榖纸好妇锪孔胡书叫彩交格戛云诫厉金丹集体户君臣开涤蜫蚳枯硬料斗獠猎邻熟励翼龙勒龙阳子弟蛮王民不堪命冥顽不化敏覈纳赎炰羞披锦弃故揽新庆拜奇友裙裤三老五更上驾守中素着淘换外忧误入歧途纤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