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帝王严肃恭敬地约束自己。共,通“ 恭 ”。亦谓其任人得宜,无为而治。《荀子·王霸》:“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矣!” 梁启雄 简释:“天子得人来任众职,可以无为而治,只是恭敬己身就够了!《论语·卫灵公》:‘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与此文‘共己而已矣’意合。”《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序》:“ 高帝 拨乱诛暴……后嗣共己遵业,旧臣继踵居位。” 颜师古 注:“共,读曰恭。”《汉书·郊祀志下》:“时,大将军 霍光 辅政,上共己正南面,非宗庙之祀不出。”
“共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涉及古代帝王治国理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共己”中的“共”通“恭”,意为帝王严肃恭敬地约束自身行为。这种自我约束不仅体现个人修养,更强调通过任人得宜、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国家,即帝王无需事必躬亲,只需把握大局即可。
该词最早见于《荀子·王霸》,文中提到:“天子共己而已矣!”意为帝王只需保持恭敬自律,依靠分工明确的官员体系实现有效治理。
需注意,个别资料(如)提到“共己”有“共同奋斗”的引申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读,建议以传统释义为主。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讨论古代政治哲学时,例如分析儒家“垂拱而治”思想时,可引用“共己”作为例证。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荀子》相关章节,可参考、7提供的原文片段。
《共己》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共同的自己。指的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承担责任、合作发展,而不是只顾个人利益。
《共己》的部首是「 巳 」,拆分的笔画数为4。
《共己》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中,用于描述共同的自己、无我无人的境界。
《共己》的繁体字为「共己」。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共己》的字形与现代形式一样。
1. 我们要发扬团结合作、共己精神,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2. 只有共己精神才能带来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1. 共己精神
2. 共己合作
3. 共己发展
1. 共同
2. 合作
1. 自私
2. 独断
百末罢谢禀谷不磷不缁尝鲜城栅成形承意俦伦楚客词断黑二气发环愤然佛法僧闺德瞽谈还军横眉竪目惶窘豁厂贱敛贵发謇烈箭竹矫杀骄汰颊食精金良玉虀盐俱那异军师犒师郎罢拦门廉靖貍变丽草龙势梅酱捏怪排科平朔颦效毗沙清戒轻賫清望官情钟侵突驱逐机绒面杓口税屦司仪搜閲铁山湍鸣先生下中谢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