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初病时,先用较大剂量的药物,遏止病势的发展,然后以常用的剂量进行治疗。
顿挫疗法,作为中医学术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在疾病发展的初期阶段或关键转折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迅速阻断或截断病势的深入发展,从而控制病情恶化,促使疾病向愈的一种治疗策略。
这一概念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强调在疾病尚未完全形成或刚刚显露端倪时,就给予精准干预,防止其传变深入脏腑或加重。其名称中的“顿”有“立刻、马上”之意,“挫”有“挫折、阻止”之意,形象地描述了该疗法旨在快速挫败病邪的进攻势头。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顿挫疗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感热病(温病)初期:这是顿挫疗法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温病(如风温、春温等)初起,邪在肺卫(表证阶段),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症状时,及时运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方药(如银翘散、桑菊饮等),以顿挫其热势,防止病邪由卫分传入气分、营分、血分,避免出现高热、神昏、斑疹等危重证候。清代温病学家吴又可《温疫论》中提出的“客邪贵乎早逐”、“急证急攻”等思想,就蕴含了顿挫疗法的精髓,强调对疫戾之邪要尽早祛除,截断其传变途径。
某些传染病或流行性疾病的防治:在认识到某种传染病(如疫疹、烂喉痧等)的传变规律后,可在其发病早期或特定阶段,使用针对性强的方药进行干预,旨在顿挫其传染性和病势发展。
内伤杂病防变:虽然主要用于外感病,但其思想也可延伸至内伤杂病。例如,在肝气郁结初起,尚未明显化火或横逆犯脾时,及时疏肝理气,防止其向肝火炽盛或肝脾不调等更复杂证型发展,也可视为一种顿挫思想的应用。
核心目的与优势:
顿挫疗法是中医针对具有明确发展规律(尤其是外感热病)的疾病,在其起始或转折的关键时刻,运用针对性方药进行快速、有力干预,旨在截断病邪传变途径、控制病情恶化、促使疾病早期痊愈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治疗策略。它深刻反映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和“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参考来源: 吴又可. 《温疫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论述体现早期干预、截断病势的思想)。 彭胜权 主编. 《温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材中关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治疗部分,详细阐述了在卫分、气分阶段顿挫热势的方法与意义)。
“顿挫疗法”这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分别涉及医学领域和成语的引申含义:
在医疗领域,顿挫疗法是一种分阶段的疾病控制方法,具体指在疾病初期(急性期)使用较大剂量药物快速遏制病情恶化,待病情稳定后调整为常规剂量进行后续治疗。这种方法常用于应对突发性疾病或急性症状的控制。
作为现代汉语中的成语,“顿挫疗法”被赋予比喻意义,指通过经历挫折和困难来磨砺个人意志、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其结构可分解为:
两种解释的权威性来源不同,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适用定义。
傲世轻物拜伏百舌儿半翅弼德院秘鲁波鸿不窕不踰时逋责长桑翁朝僚撤离恩怀俄然脯酱扶犂手给孤独搆思估计后继无人黄白物黄篛间不容息讲图剿除驾辕迳复纪庸钧柄旷霁昆丘澧澧灵境里仁砺石庐岳迷迷荡荡悯护秘学闹茶啮蚀迫强戚旧球星踆踆踠踠三合板省吃俭用升陟疏房私官夙兴碳素钢眺望完签危峦窝盘香醪锡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