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刻意雕琢词章。 唐 白居易 《策林·议文章碑碣词赋》:“今褒贬之文无覈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虽彫章鏤句将焉用之?”
彫章镂句(亦作“雕章镂句”)是汉语成语,指刻意雕琢文章的词句,追求辞藻的华美与形式的精巧。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解析其含义及用法:
字面本义
“彫”通“雕”,意为雕刻;“镂”指镂刻;“章”指篇章,“句”指文句。合指像雕刻工艺品般细致地修饰文字,追求词句的华美工巧。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7卷,第112页。
引申含义
强调过度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实质,含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文章堆砌辞藻、缺乏思想深度。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56页。
文学批评中的典型用例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以“雕章琢句”闻名,后世亦以此评价六朝骈文对形式的极致追求。宋代王安石《上人书》批评浮华文风:“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要之以适用为本。”
来源:《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5页。
现代语境中的演变
当代汉语中,该词仍保留贬义,如:“学术论文应避免彫章镂句,重在观点创新。”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298页。
与近义词对比
来源:《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243页。
异体字说明
“彫”为“雕”的异体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已规范使用“雕”,但古籍及成语中仍保留“彫”的写法。
来源:《通用规范汉字表》(教育部,2013年)附件1。
为提升内容权威性,建议参考以下文献:
“彫章镂句”是“雕章镂句”的异体写法,二者含义相同。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释:
形容文章或言辞经过精心雕琢,词句优美华丽,强调对语言形式的刻意修饰。
词源与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议文章》:“虽雕章镂句,将焉用之?”,原指文章若缺乏实际内容,仅追求词句修饰则无意义。
结构分析
用法与语境
更多信息可查看《汉典》及白居易《议文章》原文。
贬义词憋强禀粮不滔宸歌痴狂楮贝楚臣典证雕虫小艺调一反璞风鉴俸廉负老携幼瓜字初分故邱害硶弘致阛市蕙亩蛟绡矫正假人旌崇镌椠扣盘扪龠苦楝李鸦儿龙郎蛋女名实难副耐辱居士南江纽约峭拔邛都任心日记本日许时间三祇撒嘴生肉枯骨身章饰表十亲九眷时向属累殊途泰和汤探兵贪垢绦钩违令汙渠显正枭剪笑谈宵衣邪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