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此菩萨位超十地,果满三祇;十号将圆,一生成道。” 唐 慧净 《杂言》诗:“三祇不倦陵二车,一足忘劳超九数。”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三祇”是佛教术语,指菩萨修行成佛所需经历的三大时间阶段,具体解释如下:
“三祇”是“三大阿僧祇”的简称,源于梵文“阿僧祇劫”(Asaṃkhyeya-kalpa)。其中:
佛教认为,菩萨需经历三祇的修行阶段才能成佛:
“三祇”并非具体年份,而是象征修行需跨越的无限时间。据《證道歌》等文献记载,三祇劫约等于三万亿年,强调成佛之路的艰辛与恒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时间体系或修行阶次,可参考《大智度论》《华严经》等经典。
《三祇》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三十亿”。它由“三”和“祇”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 “三”是由“一”和“二”两个部首组成,总计三个笔画。
- “祇”是由“礻”和“氏”两个部首组成,总计八个笔画。
《三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其中,“三”代表数字“三十”,“祇”代表众神聚集在一处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三祇》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三祇》可以采用以下一种古汉字写法:
㔾祇(三十亿)
例句:他一跃成为亿万富翁,在三祇富豪中名列前茅。
组词:三祇倍数、三祇倍增
近义词:三十亿、三十亿倍
反义词:万分之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