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致的意思、弘致的详细解释
弘致的解释
(1).广为招致。《后汉书·章帝纪》:“方春东作,宜及时务。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
(2).大义。《梁书·武帝纪上》:“盖闻受金於府,通人弘致;高蹈海隅,匹夫力节。”
(3).远大的志趣。《晋书·祖逖传》:“ 逖 方当摧锋越 河 ,扫清 冀 朔 ,会朝廷将遣 戴若思 为都督, 逖 以 若思 吴 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
词语分解
- 弘的解释 弘 ó 大(现多用“宏”):弘愿。弘图。弘业。弘谋。恢弘(a.宽阔、广大,如“气度弘弘”;b.发扬,如“弘弘士气”。亦作“恢宏”)。 扩充,光大:弘扬。 姓。 笔画数:; 部首:弓; 笔顺编号:
- 致的解释 致 ì 送给,给予:致仕(退休)。致辞。致电。致力。致哀。致命。 招引,使达到:致病。致使。以致。专心致志。 意态,情况:大致。别致。景致。兴(宯 )致。 细密,精细:致密。精致。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弘致”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理解。根据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一、 基本释义
- 使达到宏大、广博(的境界/效果):
- 作为动词,“弘”意为“扩大、光大”,“致”意为“使达到、送达”。组合起来表示“使(事物、境界、功业等)达到宏大、广博、深远的地步”。
- 例如:致力于弘扬某种精神或学说,使其影响深远广大。见于训诂学著作对古文的解释。
- 宏大而精微;广博而精深:
- 作为形容词性短语(或名词短语),形容事物、境界、义理等既具有宏大的规模、范围,又包含精微深奥的内涵。
- 例如:形容某种学说或思想体系既博大又精深。清代学者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曾用“弘致”形容对儒家经典理解的理想状态。
二、 典籍参考与用例佐证
- 《故训汇纂》:作为权威的古汉语训诂资料汇编,其中收录了对“弘”与“致”的单独训释及部分复合词的用例分析,为理解“弘致”的构词和本义提供了依据。
-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清代考据学代表作。戴震在阐述其哲学思想时,批评宋儒解经未能达到“弘致”,即未能既把握儒家经典的宏大整体(“弘”),又透彻理解其精微义理(“致”)。这是“弘致”作为形容词性短语的典型用例,意指“宏大而精微”的理解境界。
- 古代文论/经学注释:在讨论学术、文章或道德修养时,古人常追求一种既广大又精深的境界,“弘致”一词或其思想内涵时有体现,强调学问或修养需兼备广度与深度。
总结
“弘致”主要包含两层紧密相关的含义:
- 动词性:使…达到宏大、广博、深远的境地。
- 形容词性/名词性:形容或指代一种宏大广博且精深微妙的状态、境界或义理。
该词体现了古人对学问、道德、事功追求的理想状态——既要有广阔的格局和规模,也要有精深的造诣和内涵。其使用多见于古代哲学、文论及训诂著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
“弘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解释:
-
广为招致
指广泛地招引、聚集人才或资源。例如《后汉书·章帝纪》中提到“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强调通过努力劝农来广泛吸引劳动力。
-
大义
表示宏大的道义或原则。《梁书·武帝纪》中“通人弘致”即指通晓大义之人的高尚品格。
-
远大的志趣
形容志向高远、胸怀广阔。《晋书·祖逖传》提到“无弘致远识”,批评某人缺乏长远眼光和宏大抱负。
补充说明
- 构词解析:“弘”意为光大、扩充,“致”可指表达、专注或实现,组合后隐含“通过广泛传播实现远大目标”的寓意。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人的品德、志向或行为,强调对正能量的传播与坚持。
建议结合《后汉书》《晋书》等古籍原文进一步理解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爱心蟾兔陈腐乘羡驰名中外酬心存货达宦蹬踏鰐蜥風靡一時焚轮俯偻购销勾校怪叹果遂憨痴患急今夫酒坊使极右刊改款昵烂柯樵六率六物牡麻内使逆笔逆降弄马品选颇李乾倔青秋耆宿劝百讽一裙钗丧魄散夥圣道神禹碑舌头使棒时和释获寺曹探伸佻勇挺拔投琼土毛亡国虏晤对无庸讳言仙尘象声词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