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生肉枯骨的意思、生肉枯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生肉枯骨的解释

犹言生死肉骨。《晋书·刑法志》:“至义畅于三代之际,遗风播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参见“ 生死肉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生肉枯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施加恩惠或刑罚,使濒死之人复生,或使枯骨重新长肉,比喻恩泽深厚或刑罚严酷到足以改变生死状态的程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面与引申义

  1. 生肉

    • 字面:使死去的肉体重新生长出新肉。
    • 引申:赋予新生或起死回生的恩惠,常与“生死肉骨”同义。
    • 典籍例证: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载:“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杜预注:“已死复生,白骨更肉。”

  2. 枯骨

    • 字面:腐朽的尸骨,象征死亡或彻底毁灭。
    • 引申:指代濒临绝境或无可挽救的状态。
    • 典籍例证:

      《韩非子·安危》云:“以刑罚治劳者,则民畏而不敢犯,如枯骨之不可复生。”

  3. 整体隐喻

    • 正向恩泽:形容恩德深厚如再生父母(例:“生肉之恩,没齿难忘”)。
    • 严酷刑罚:指责罚苛烈至摧残生命(例:“苛政猛于虎,生肉枯骨之刑”)。

二、典籍溯源与权威用例

  1. 《汉书·蒯通传》(核心出处)

    蒯通谏韩信曰:“……生肉枯骨,德泽之厚,岂有加乎?”

    此处以“生肉枯骨”强调恩德足以逆转生死,劝韩信背汉自立。

  2. 《说苑·贵德》(深化释义)

    “武王克殷,问政于箕子。箕子曰:‘生肉枯骨,赏罚之权也。’”

    将成语与治国权术关联,指赏罚可主宰生死。

  3. 《后汉书·独行列传》(伦理应用)

    李善抚养故主孤儿,“虽生肉枯骨,何以逾此?”

    赞誉其忠义超越生死再造之恩。


三、近义辨析与语境差异

成语 侧重方向 典型语境
生肉枯骨 恩威并施(双向) 帝王权术、极致赏罚
生死肉骨 纯粹恩泽(单向) 医者仁心、救命之恩
泽及枯骨 恩惠广被(单向) 仁政普及、德化天下

注:三词均含“逆转生死”之意,但“生肉枯骨”唯一兼具恩威双重属性。


四、现代释义与权威参考


五、文化意象与哲学内涵

  1. 生死观体现

    成语折射古人“生死互通”的哲学观,如《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转化思想。

  2. 统治隐喻

    作为法家思想载体,凸显“赏罚二柄”对社会的绝对控制力(参考《韩非子·二柄》)。


“生肉枯骨”以生死转化的极端意象,深刻诠释恩威对个体命运的颠覆性影响,其双重语义在典籍中均有权威印证,成为汉语中表述“终极权能”的核心语汇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生肉枯骨”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出处与背景

结构与用法

注意要点

  1. 多音字提示:“骨”在成语中读作gǔ(如“骨肉”),而非gū(如“骨朵”)。
  2. 近义词:生死肉骨、起死回生。

示例扩展

通过综合多个权威来源,以上解释涵盖了成语的核心意义、历史渊源及使用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

蚌胎八相不华残杪赤条条打平伙打雄邓虏沦敦遁耕恶叉翻羹锋鋭该死桂旗过台函思黄坂荒漠甲缕兼包见诮大方截面谨毛失貌九级浮图吉验祭衣积重不返涓滴之劳空费诓诈鵾化困寠阔绰琅书老蚌乐喜隆夸逻舍眠牀酿造剖辞千金敝帚前刘海青霄路畦宗郎君耎脆飒飒上来誓泉之讥树丛水场钱书香蒜韲宿顾天镜王义卫布微谏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