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引的意思、吊引的详细解释
吊引的解释
提取货引。引,客商报货单。《元典章·户部八·盐课》:“入门不弔引者,同匿税法科断。”《明律·户律五·匿税》:“入门不弔引,同匿税法。” 薛允升 辑注:“窃谓‘引’当是客商报货之单,‘吊’当是俗解提取之意……谓客货一到,巡拦人即应弔其货引报税,若已入铺门,而犹不弔引,是将纵之匿矣。故同匿税法。”
词语分解
- 吊的解释 吊 à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悬挂:上吊(自缢)。吊灯。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吊皮袄。 提取,收回:吊销执照。 中国旧时钱币单
- 引的解释 引 ǐ 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 退却:引退。引避。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古代
网络扩展解释
“吊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商业和税务领域,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词义
“吊引”指提取货引。其中:
- “引”:指客商向官府申报货物时填写的单据(即“报货单”),相当于现代的货物报关凭证。
- “吊”:在此处意为“提取”或“调取”,强调官方对货引的核查过程。
2.历史背景与法律依据
该词常见于元、明两代税法文献:
- 《元典章·户部八·盐课》规定:“入门不弔引者,同匿税法科断。”即货物入关时若未主动提交货引,按逃税论处。
- 《明律·户律五·匿税》也明确:“入门不弔引,同匿税法。”进一步强化了税务稽查的规范性。
3.操作流程
根据清代法学家薛允升的注释,其流程为:客商货物到达后,负责巡查的官吏(“巡拦人”)需立即调取货引并核对报税。若货物已进入商铺却未提交货引,则视为故意逃税。
4.现代应用
“吊引”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作为历史或法律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出现,用于研究古代商业税制。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税收制度,可参考《元典章》《明律》等文献原文,或查阅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吊引(diao yi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吊”和“引”两个字组成。
首先拆分部首和笔画,字头部分的“吊”是由“口”和“人”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为6;字尾部分的“引”是由“丨”和“弓”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为4。
“吊引”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意思是用绳索或类似的物品将某物牵引、挂起或悬浮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吊引器来举起或移动重物,或者使用吊引绳来固定物体。
在繁体字中,吊引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书写汉字时使用毛笔,笔画比现代字体更加明显。但是对于吊引这个词来说,其古代写法和现代写法是一致的。
以下是吊引这个词的例句:
1. 他用吊引器将货物悬挂在吊车上。
2. 我需要一根吊引绳来抓住物体。
与吊引相关的其他词汇有:吊装、牵引、悬挂等。
近义词可以是牵引、挂起,它们都表示将物体悬挂起来或用绳索等物品将物体拉起。
反义词可以是放下、松开,它们表示将物体从悬挂或拉起的状态释放下来。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到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