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情的意思、寄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情的解释

[place feelings on] 寄托情怀

详细解释

寄托感情。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託性於山林,寄情於物外,非有求於人也。”《北史·隐逸传·眭夸》:“高尚不仕,寄情丘壑。” 唐 李愿 《观翟玉妓》诗:“寄情摇玉柱,流眄整罗巾。” 宋 陆游 《乙巳秋暮独酌》诗:“ 山阴 老道士,寄情鱼鸟中。” 清 浴日生 《海国英雄记·结婚》:“叹 文君 寄情弦曲,笑 红拂 弹指窗纱。佳人何日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情”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将情感寄托于特定事物或场景,通过外物表达内心感受。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寄情”由“寄”(寄托)和“情”(情感)组成,字面意为将情感转移到其他对象上。这种情感转移可以是自然景物(如山水)、艺术创作(如诗词)或具体事物(如书信)。

二、具体表现

  1. 自然寄托
    常见于“寄情山水”“寄情丘壑”等表达,如《北史》记载隐士眭夸“高尚不仕,寄情丘壑”,体现通过自然景观抒发超脱世俗的情怀。

  2. 艺术载体
    唐代李愿诗句“寄情摇玉柱,流眄整罗巾”,以音乐(玉柱代指琴瑟)传递情感;宋代陆游“寄情鱼鸟中”则通过动物意象表达闲适心境。

  3. 情感延伸
    既可表达积极情感(如对理想的向往),也可抒发愁绪(如思乡、怀人),例如“青丝寄情”暗含缠绵思念。

三、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北齐刘昼《新论·韬光》:“寄情於物外”,后成为文人常用表达方式。白居易等诗人更将其发展为通过诗歌“宣泄内心情感”的创作理念。

四、现代应用

如今“寄情”不仅用于文学创作,也延伸至日常表达,如“寄情工作”“寄情收藏”等,强调通过专注某事物实现情感转移和心理慰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情

寄情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表达将情感寄托、投注到某个事物或状态上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寄情的部首是宀,总笔画数为10。

来源

寄情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创作中,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历史事件或有意象征性的事物上,以表达内心的感受。

繁体

寄情的繁体字为「寄情」。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寄情的汉字写法并不完全一样,其中采用过「寄箐」、「寄况」等写法,但现今的写法主要以「寄情」为主。

例句

1. 她将所有的思念都寄情在那封信里。

2.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家乡的寄情之情。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年华的寄情。

组词

1. 寄托情感

2. 寄予情意

3. 情绪寄托

近义词

1. 投注情感

2. 倾注感情

3. 寄寓情怀

反义词

1. 控制情感

2. 抑制感情

3. 隐遁之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