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名。 唐 韦后 妹作之以辟邪。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逆 韦 之妹 冯太和 之妻,号七姨信邪,见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去魅,作伏熊枕以为宜男。”《新唐书·五行志一》:“ 韦后 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亦省称“ 豹枕 ”。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夏正夫 、 刘钦謨 同在南曹,有诗名。初, 刘 有俊思,名差胜,如《无题》诗曰:‘帘幕深沉柳絮风,象牀豹枕画廊东。’”
“豹头枕”是古代一种具有特殊寓意的枕头,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定义
豹头枕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枕具,外形设计模仿豹头,材质多为瓷质,表面常饰有明快图案。古人认为它具有辟邪驱邪的功能,尤其在南方地区作为床上辟邪之物使用。
历史渊源
据《新唐书·五行志》和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记载,此物与韦后(唐中宗皇后)的妹妹有关。韦后之妹冯太和之妻(号七姨)信奉巫邪之术,曾制作豹头枕以辟邪,同时还有白泽枕(驱魅)、伏熊枕(祈求生子)等同类器物。
文化象征
豹在古代被视为威猛祥瑞之兽,其形象常用于镇宅驱邪。豹头枕的命名既源于外形,也寄托了古人借助猛兽之力抵御灾厄的心理。明代李东阳诗中“象牀豹枕画廊东”一句,亦印证了豹枕作为奢华物件的文化意象。
别称与演变
该枕在文献中也被简称为“豹枕”,如《麓堂诗话》中的记载。其功能从实用寝具逐渐演变为兼具装饰与信仰意义的物品。
豹头枕是唐代结合实用性与巫术信仰的典型器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辟邪文化的重视,同时展现了工艺与民俗的结合。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朝野佥载》等原始文献。
豹头枕是一种古代家具,用于枕着头部的一种枕头。它的名称来源于其形状,枕头两端采用豹头造型,因此得名“豹头枕”。
豹头枕的拆分部首是豸(豹字旁),它的笔画数为14画。
豹头枕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它是一种传统的寝具。在古代,人们相信豹头枕具有辟邪和驱病的作用,因此经常被用于睡眠。
豹头枕的繁体字是豹頭枕。
古代对豹头枕的汉字写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豹枕”,另一种是“豹头枕”,其中“枕”是共同的部分,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加入“头”字。
1. 他使用豹头枕来增加睡眠的舒适度。
2. 在古代,豹头枕被认为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1. 枕套:用来保护豹头枕的外套。
2. 枕头:指一般的枕头。
3. 枕木:用来支撑或舒适枕头的木块。
豹形枕、兽头枕、兽面枕
普通枕、木制枕、靠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