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露盘的意思、承露盘的详细解释
承露盘的解释
汉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宫 筑 神明台 ,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 三国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园 置承露盘。《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 注:“《三辅故事》云: 建章宫 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词语分解
-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泽)。 继续,接联: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
- 露盘的解释 .即承露盘。 汉武帝 时建于 建章宫 。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固若露盘,长存永贵。”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
网络扩展解释
“承露盘”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装置,主要用于承接自然露水,具有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多重意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起源
承露盘是汉武帝为追求长生不老,于建章宫神明台建造的铜制装置,由铜仙人手捧铜盘,用于承接高空凝结的甘露。其设计融合了神仙信仰与实用功能。
2.历史背景
- 汉代: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09年)建造甘泉通天台及承露盘,希望通过饮用甘露(混合玉屑)延年益寿。
- 三国时期:魏明帝效仿汉武帝,在芳林园中复设承露盘,并试图将汉代铜人迁至洛阳,但未成功。
3.结构与功能
- 材质与形制:铜制盘体,高二十丈(约46米),上有铜仙人舒掌托举,盘内可凝结露水。
- 科学意义:露水实为天然蒸馏水,因古代空气洁净可直接饮用,被视为“天浆”“甘露”,成为最早的空气制水装置雏形。
4.文化影响
- 文学意象:承露盘常作为帝王追求长生的象征,见于曹植《承露盘铭》、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等诗文,表达兴衰之叹。
- 历史评价:后世多将其视为封建帝王迷信的产物,但也肯定其凝结技术的创新性。
5.相关记载
- 《汉书·郊祀志》和《太平御览》记载了其建造背景。
- 《三国演义》第105回提及魏明帝迁移铜人失败的情节,强化了其传奇色彩。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或考古资料,可参考《汉书》《汉武故事》等原始史料,或查阅汉代建筑研究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承露盘》这个词是指一种古代中国器物,用于接受或盛放泉水的器皿。下面是关于《承露盘》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承露盘》的拆分部首是 扌(手)和 皿(器皿)。
- 《承露盘》的总共有15个笔画。
来源:
- 《承露盘》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 它代表了人们用盘子接住从泉水中淋下来的露水的习俗。
繁体:
- 《承露盘》的繁体字为 「承露盤」。
古时候汉字写法:
- 《承露盘》这个词在古代使用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和用法与现代相似。
例句:
- 他端着承露盘走过草地,接住了从树叶上滴下来的清晨露水。
组词:
- 承露(chéng lù):指接住露水的动作或容器。
- 盛露(shèng lù):用容器盛放露水。
- 露盘(lù pán):与承露盘意思相近,接收露水的盘子。
近义词:
- 接露器(jiē lù qì)
- 露水盘(lù shuǐ pán)
反义词:
- 不承露(bù chéng lù):不用盘子接住露水。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百涂班剥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采香迳倡引此地大钞道冠道基得道电瓷短黄断运独幅番来覆去公第宫花勾徵乖应管夫人鼓架瘊子花虫黄惠而减损介怀街禁俊品君王腊克绍賫带落价掠卖华工两样子立部芦荡马理面目怒颊漂萍披戴钦玺书犬书荃宰声叉深芜水湄四端擡颏瘫痪田垟同醉拖人下水沃泉相慕相受谢幕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