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符应的意思、符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符应的解释

上天显示的与人事相应的征兆。《史记·孝武本纪》:“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於天地。” 汉 班彪 《王命论》:“若乃灵瑞符应,又可略闻矣。”《南史·元凶劭传》:“所奉天神,当赐符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符应是中国古代哲学与语言学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自然现象与人事活动之间的神秘对应关系,或指预示吉凶的征兆与实际情况的应验。该词由“符”(征兆、标记)与“应”(回应、验证)二字构成,具体可从三方面解析:

  1. 词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符应”指“上天显示的征兆与人事相互应和”,如《史记·孝武本纪》载“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登乎岱宗,而符应告祥”。此概念源于先秦“天人感应”思想,强调天象变化与人间治乱的关联性。

  2. 文化语境中的运用

    在汉代谶纬学说中,“符应”被赋予政治合法性意义,如《汉书·王莽传》所述“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符应昭然”。此时词义延伸为帝王受命于天的凭证,与“符命”形成互文关系。

  3. 语言结构特征

    从构词法分析,“符应”属于联合式合成词,二字意义并列且相互补充。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符”为“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而“应”字甲骨文象形为人言与回响相合,二者组合强化了符号与反馈的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符应(拼音:fú yìng,注音:ㄈㄨˊ ㄧㄥˋ)是源自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的概念,指上天通过特定征兆与人间事务相呼应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符应指自然界或社会出现的特殊现象(如谶语、符物、歌谣谚等),被解读为与重大人事变动(如朝代更迭、帝王即位等)相呼应的征兆。例如:

历史记载

  1. 《史记》记载汉武帝封禅时"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
  2. 班彪《王命论》提及符应作为政权合法性的依据
  3. 南朝《南史》记载刘劭谋反时自称"所奉天神当赐符应"

主要特征

现代理解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在历史研究中出现,反映古代中国特有的宇宙观和政治文化现象。需注意与成语"符应"(指符合要求)区分,后者属现代误用。

别人正在浏览...

巴布亚人百鹩白兽樽边险钗股谗计谗沮重文轻武创用蹈越典则俊雅嘀咕斗迎囤户访话陔兆干巴搞平衡格览庚偿弓里古道贵禄韩世昌熇暑槐里月籍居京相刊薙梁雁李王聋丞马死黄金尽绵笃牧羝囊首破暖清虑轻耎奇邃如常鋭逸三舍生伤风败俗剩到胜任愉快生衍神号条森同耆往时鏏鼎僞端未婚五柞显状逍遥公下午下装协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