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苎词的意思、白苎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苎词的解释

即《白紵歌》。 唐 戴叔伦 有《白苧词》云:“新裁白苧胜红綃,玉佩珠缨金步摇。”参见“ 白紵歌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苎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乐府诗体裁,又称“白纻词”或“白紵歌”,其名称源自吴地(今江苏一带)以白纻布制成的舞衣。该体裁最初是配合“白纻舞”演唱的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整理收录于《乐府诗集》的“舞曲歌辞”类,成为南朝宫廷宴饮中常见的表演形式。其内容多描绘歌舞场景、感叹人生短暂或寄托政治理想,语言风格清丽婉约,常用“质如轻云色如银”“状似明月泛云河”等比喻形容舞姿与服饰。

从艺术特点分析,白苎词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其一,以七言句式为主,讲究音韵流转,如梁代沈约所作“四坐欢乐胡可陈”便体现了节奏明快的特征;其二,意象多聚焦自然景物与女性形象,形成“舞袖—流光—朱颜”的审美范式;其三,情感表达具有“欢愉其表,哀思其里”的双重性,如鲍照《白纻歌》中“人生几时得为乐”的感慨,实则暗含对时局动荡的隐忧。

该体裁在文学史上经历了三次重要演变:六朝时期以描写歌舞享乐为主,唐代李白等诗人将其改造为抒怀言志的载体,宋代则逐渐转化为词牌名《白苎》。清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仍沿用此体创作,印证了其跨越千年的文体生命力。

权威文献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8卷)对“白苎”的词条训释,以及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五收录的历代白纻歌辞。当代研究中,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中华书局)第四章专门论述了白纻歌的文学流变与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白苎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白苎词是乐府旧题《白紵歌》(或写作《白纻歌》)的别称,属于吴声歌曲的一种。该词源于“白苎”(一种苎麻织成的白色细布),因古代舞者常着白苎所制舞衣表演而得名。

  2. 文学形式与内容
    作为乐府诗题,其内容多描绘宴饮歌舞场景或抒发情感。例如唐代戴叔伦的《白苎词》写道:“新裁白苎胜红绡,玉佩珠缨金步摇”,通过服饰细节展现舞姿之美。

  3. 延伸用法
    部分文献(如)提到该词曾被引申为“拙劣诗词”的代称,与唐代贺知章的诗坛轶事相关。但此说法未见于多数权威典籍,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比喻用法。

  4. 诗歌中的意象
    在唐代张籍《蓟北旅思》中,“空歌白苎词”一句,借吟唱白苎词表达游子思乡之情,体现其在诗歌中的情感承载功能。

  5. 音韵与结构
    该词为三音节复合词,拼音为bái zhù cí,需注意“苎”字读音(zhù,非níng)。

白苎词的核心含义指向乐府诗题《白紵歌》,兼具文学体裁与歌舞场景描写的双重属性。其衍生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流解释仍以乐府旧题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白雨宝叶窆封差使乘兴而来淡巴姑琱斲滴水不漏翻印俯逼敷棻福田革拨贵同故作高深猴年马月黄中君嵇吕静虑靳啬戢翼可怪愧畏劳神连草裂果令锡流落他乡鹿鹿稆豆芒砀孟尝君麪包果明告民生凋敝驽马拼式潜龙伏虎芊瞑辱临三胞胎三十六鳞上木驴深切著白射日衰女甩手顿脚输荣署职贪汙填门涂盖颓唐亡魂网罩委藏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宪谕小功校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