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十六鳞的意思、三十六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十六鳞的解释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篇》:“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因以“三十六鳞”为鲤鱼的别称。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 段成式 以灵蓝纸赠 温庭筠 ,有诗云:‘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谓鲤鱼三十六鳞,充使谓凭鲤鱼寄书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十六鳞”是一个具有文学典故的词语,具体含义如下:

1.鲤鱼的别称

源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的记载:鲤鱼脊背中央有一列鳞片,每片鳞上带有小黑点,且总数恒定为三十六片,因此“三十六鳞”被用作鲤鱼的代称。这一特征也印证了古代对鲤鱼的细致观察,如《尔雅》《本草纲目》等典籍均将鲤鱼列为鱼类的代表。

2.书信传递的意象

宋代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提到,段成式曾以“灵蓝纸”赠温庭筠,并附诗“三十六鳞充使时”,意指通过鲤鱼传递书信(古人常将信件藏于鱼腹或借“鱼传尺素”的典故表达思念)。此处“三十六鳞”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成为书信的代称。

文化背景补充

鲤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奋进(如“鲤鱼跃龙门”),其鳞片数量的特殊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象。而“三十六”在古代文学中常代表虚数,暗含圆满之意,与鲤鱼的特性结合,更显雅致。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十六鳞的意思

《三十六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物非常凶猛、厉害。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三十六鳞》的拆分部首是“鱼”,笔画是“13+9+10=32”。

来源

《三十六鳞》来源于古代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一种名叫鲲鲤的鱼,身上长着三十六片厚厚的鳞片。这种鱼威武而凶猛,无人能敌。

繁体

《三十六鳞》的繁体是「三十六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鳞」的写法略有不同,是用两个鱼字旁(由「鱼」组成)和一个粒字旁(由「米」组成)组成的。

例句

他的武术水平非常高,可以说是三十六鳞中的强者。

组词

- 鳞次栉比:形容墙壁、房屋等密集有序地排列。

- 鳞集: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 鳞次珠联:形容物品或景观连续、有层次地排列或连接在一起。

近义词

- 百步穿杨:形容射箭技术非常准确,能够精确命中目标。

- 击鞠: 形容球技或射箭技艺非常高超,能够准确击中目标。

反义词

- 雕虫小技:形容技能很低微,无足轻重。

- 指手画脚:形容人指点江山,却没有实际行动或没有真知灼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