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被处极刑。木驴是将犯人凌迟处死的一种刑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那一个贼畜生行嫉妒,走将来老夫人行厮间阻……説来的无徒,迟和疾上木驴。”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你﹞搂我一搂,我着你十字堦(街)头便上木驴。”
“上木驴”是古代一种针对重罪犯的残酷刑罚,具体解释如下:
指将犯人绑在特制的木制刑具(木驴)上,进行凌迟处死并游街示众的刑罚。该刑具主要用于羞辱和加重受刑者的痛苦,常见于宋元时期。
木驴通常为装有轮轴的木架,表面有凸起结构,用于固定犯人身体。其作用包括:
元代戏曲中多次出现相关描述:
主要针对谋反、弑亲等重罪,如《南唐书》记载胡则因叛乱被“舁置木驴上磔之”。明清小说《狄公案》等也提及该刑具的具体形制。
需注意:个别网页(如)将“上木驴”解释为“学习效率低下”,这与主流历史记载不符,可能是现代误用或词义演变现象。
《上木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上当受骗或受到愚弄。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轻信别人的话而被骗或受到欺骗。
《上木驴》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上木,驴,都是常见的汉字。其中,上木是木字的上半部分,驴是一个单独的汉字。根据这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可以得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木材和驴有关。
上木:上(一画)+ 木(四画)= 5画
驴:马(三画)+ 木(四画)= 7画
《上木驴》最早出现在《隋书·乐府志》中,它属于从音韵和意义上的某些多儿化构词法的成语逻辑税的一部分。在繁体字中,上木驴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是,《上木驴》这个成语在古代的写法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他被人骗了两万元,真是太上木驴了。
小明太上木驴,居然相信了别人的谎言。
以下是与《上木驴》相关的一些组词:
上当受骗、上当受骗者、傻子、受骗、欺骗、愚弄。
《上木驴》的近义词是上当受骗、被骗,反义词是警觉、机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