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麪包果的意思、麪包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麪包果的解释

1.常绿乔木。高达四五丈。叶子互生,心脏形,掌状分裂。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表皮有瘤状突起,成熟时黄色,果肉白色,像面包,供食用。通称面包树。

2.这种植物的果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麪包果(学名:Artocarpus altilis),又名面包树果实,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该名称源于其果肉经烘烤后散发类似面包的香气和绵密口感,具有以下特征:

1. 词源与定义

“麪包果”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其中记载:“其果熟时剖之,状如麪包,故名”。现代《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桑科波罗蜜属植物的果实,可食用,淀粉含量高”。

2. 植物学特征

该乔木可高达15米,叶片呈卵圆形具深裂。果实为聚合果,直径10-20厘米,表皮呈黄绿色,密布六角形瘤状凸起。未成熟果含白色乳汁,成熟后果肉转为乳黄色,质地柔软如面包。

3. 食用与经济价值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单株成年面包树年产果可达200公斤。果实富含碳水化合物(约25%)、膳食纤维及维生素B1,在太平洋岛国被作为主食替代品。其木材还可用于建筑和造船。

4. 文化象征意义

在海南黎族文化中,面包果被称为“天然粮仓”,《黎族传统民歌集》收录有“面包果熟粮满仓”的丰收民谣。夏威夷传统则认为该树具有庇护家园的神秘力量。

网络扩展解释

麪包果(学名:Artocarpus altilis)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属性

2.形态特征

3.用途

4.名称由来

因成熟果实的口感与面包相似而得名,英文名“breadfruit”也直接体现了这一特点。

补充说明

“麪”是“面”的异体字,现代中文多写作“面包果”或“面包树”。若需进一步了解植物学特性或分布细节,可参考相关植物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谗媢搀抢抄窃沉吟不语窗户眼儿出人意外厨食钱储元代越庖俎蹈矩打旋罗颠蕀调匙诋悖地纮髑髅犯斗槎丰崇冯式蜂王浆焚林竭泽福威宫主勾差国望壕沟花坛金釭口皮狂浪略寝廉苫瞭哨领路蠡器俪体乱弹琴梦龄沔沔排山压卵篇联岂顾轻云趋迎认族绒布守拙疏服私房话四面斯人素管天生尤物土皷土训望夷五吏牾逆伍胥小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