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皇帝对臣属的封赠赏赐。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三作六卿,五蹈三阶,受爵开国,应位特进。非盛德休功,假于天人,孰能该备宠荣,兼包令锡,如公之至者乎!”
“令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ìng xī(注音:ㄌㄧㄥˋ ㄒㄧ),其核心含义为皇帝对臣属的封赠赏赐。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出处与用例
现代应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背景或相关文献,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令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思是“赏赐”或“赐予”,通常用来表示上级向下级赏赐某种特权、权力或荣誉。
《令锡》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令”和“金”。部首“令”通常表示人类的行为、动作或事物的特征,部首“金”则表示与金属相关的事物。
根据笔画统计,部首“令”有5画,部首“金”有8画。
《令锡》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古代社会,君主、官员或贵族常常给予臣民、仆人或子民某种特权或荣誉,称之为“令锡”。
《令锡》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为「令錫」。
根据古代汉字写法,倾斜或扭曲的“令”字会用于特殊场合,表示特权或荣誉。而“锡”字则通常保持直立,表示金属制品或赐予的物品。
1. 皇帝亲自在宫廷仪式上令锡了护卫队员,以表彰他们的忠诚。
2. 领导听说你工作表现出色,特地令锡你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
1. 令旗:指示作战指挥或军事行动的旗帜。
2. 锡盆:用于熔炼和铸造金属的容器。
3. 令箭:古代军事上用于传递命令的箭。
赐予、授予、恩赐
收回、剥夺、取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