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主的意思、典主的详细解释
典主的解释
掌管,统理。《三国志·吴志·吕范传》:“初 策 使 范 典主财计。 权 时年少,私从有求, 范 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 晋 虞溥 《江表传》:“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交州外域记》曰: 越王 令二使者,典主 交趾 、 九真 二郡民。”
词语分解
- 典的解释 典 ǎ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指典礼:盛典。大典。 主持,主
- 主的解释 主 ǔ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网络扩展解释
“典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拼音:diǎn zhǔ()
- 构成:由“典”(典章制度的主持者)和“主”(主宰、统治)组合而成。
- 核心含义:指掌管、统理事务的权威角色,多用于形容君主、官员或特定领域的主导者。
二、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
古代职掌
常见于史书文献,表示对财政、军事等重要事务的管理权。例如:
- 《三国志》记载,孙策让吕范“典主财计”,即掌管财务。
- 《江表传》提到“典主粮穀”,强调对粮草物资的统理职责。
-
地域治理
北魏《水经注》中描述越王派遣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指代对地方行政的管辖。
三、现代延伸含义
- 权威象征:可比喻某人在专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如学术、文化等场景。
- 姓名寓意:作为名字时,“典”象征庄重、典范,“主”则体现领导力,整体寓意权威与责任感。
四、使用注意事项
- 语境适配:多用于正式或历史性描述,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 避免混淆:与“典当”无关,需根据上下文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水经注》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典主(diǎn zhǔ)一词的意思及来源:
典主是由“典”和“主”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典”是指法律、法令的典范、规范;“主”表示掌握、管理的意思。因此,典主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指掌握法律、法规的管理者、监督者。
典主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典”字的部首为“八”,其笔画数为5;
拆分“主”字的部首为“丶”,其笔画数为5。
典主的繁体字写法:
典主的繁体字写作「典主」,没有发生变化。
典主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典主在古时的写法和现代写法相同,为「典主」。
典主的例句:
1. 他是典主,负责解释和执行相关法律。
2. 作为典主,他应该遵循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典主的组词:
典主没有常用的组词。
典主的近义词:
监管者、执法者、管理者。
典主的反义词:
受监管者、被管理者、受律约束者。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搬捵迸气璧瑗逼照不堪言状不瞒成理吃顺不吃强酬奬慈造箪食豆羹对事躲风芳黄繁靡分隔扶揑刚口干植拱门晷时果仁汗漉漉豪胆蚝田黑非洲后怕会圣浑圜矫柔造作赍领辑首旧迹旧瓶新酒开议琅嬛福地怜新厌旧緑沁沁蒙腾免赐挠滑判辞朋充破云啓祷榷举人防牲口棚尸宅四礼伺瑕抵蠙危菑问疑下比罅漏弦吹闲都纤儿险谀蝎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