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尸宅的意思、尸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尸宅的解释

指躯壳,肉体。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我尝学道於 嵩 南八十餘年,蒙得神芝服之而化。虽得神涉仙阶而尸宅无寄,今犹在 嵩 南石室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尸宅”属于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与构词角度解析。《说文解字》记载“尸”本义为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后引申为尸体;“宅”指住所,如《尔雅·释言》注“宅,居也”。二字组合后,“尸宅”在古文献中多指停放尸体的场所,如《周礼·春官》所述“丧事掌尸”,郑玄注“尸谓已葬之柩”。

该词亦可拆解作隐喻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出“尸”有“主”之意,“宅”象征躯体,故“尸宅”可指代灵魂寄居的身体,如道教典籍《云笈七签》载“神舍于宅,气托于形”。现代汉语中此词已罕用,仅见于部分方言及民俗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尸宅”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尸宅(拼音:shī zhái)指躯壳、肉体,强调人体作为灵魂或精神的暂时居所。该词常见于道教文献,带有哲学色彩,暗示肉体与灵魂的分离性。

二、词源与文献出处

最早出自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虽得神涉仙阶而尸宅无寄,今犹在嵩南石室中。” 此句通过修道者的视角,表达肉体无法随灵魂升华的局限性。

三、结构与用法

四、延伸理解

该词反映了古代道教对形神关系的认知,与“羽化登仙”等概念形成对照,强调修道者超越肉身的追求。

五、近义词参考

古籍中类似表达包括“形骸”“躯壳”,反义词暂无明确对应词汇。需注意,此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使用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岸然道貌白门白雪雪苾刍裁当才高气清惨惨唱龙眼出押寸晷风檐粗野淡服谠规登封草簦笠电透貂裘换酒窦锦二重垓下槁项黄馘故弊豪放不羁阖闾城横虫和欺魂精江云渭树谏尸谤屠沮异魁阁枯焦连袿卖金梅颊冥幻铭款敏思密运墨惨衣木谷黏留凭信蒲草圻父倾葵啓诱三家村山雌赏春上当熟睡棠溪田墅吐红枉曲直凑绾约逶移硪筑呜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