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菑的意思、危菑的详细解释
危菑的解释
危险与灾祸。语本《孟子·离娄上》:“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明史·孙磐传》:“能知自愧,即属名流;乐其危菑,乃为猥品。”
词语分解
- 危的解释 危 ē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刵 )。危如累(噄 )卵。 损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菑的解释 菑 ī 初耕的田地。 开荒:“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 姓。 菑 ì 插入:树立:“察其菑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 枯死而未倒的树:“周公之状,身如断菑。” 车辐插入毂中的部分。 矮墙。 剖析。
专业解析
“危菑”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字义拆解
- 危:在《汉语大词典》中,“危”本义指“高耸”,后引申为“不稳定、危险”。例如《论语》中“危邦不入”即用此义。
- 菑:通“灾”,《说文解字》释为“害也”,指自然灾害或人为祸患。《尚书·洪范》中“五福六极”即包含“菑”的概念。
二、组合词义
“危菑”为并列结构,强调“危险与灾害并存的状态”。如汉代王充《论衡·辨祟篇》载:“逢遭危菑,身蒙忧患”,此处指人身遭遇重大险境与灾祸的双重困境。
三、使用范畴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自然或社会危机,如《汉书·五行志》记载天象异常时称“天降危菑”。现代汉语中已被“危险”“灾祸”等词替代,但研究古籍时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危菑”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危”和“菑”两个单字组成,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危:指危险、危害,多形容不安全的处境或潜在威胁。
- 菑:通“灾”,意为灾祸、灾害,源自古代汉语用法。
- 组合义:指危险与灾祸并存的状态,强调两者结合带来的负面影响。
2.词源与出处
- 源自《孟子·离娄上》:“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原句批评不仁者对自身危险和灾祸的麻木态度,后“危菑”被提炼为固定表达,用于描述险境与灾难的双重困境。
3.使用特点
- 语境:多用于古文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
- 结构:并列式复合词,两字意义相近且互补。
- 注音:拼音为wēi zī,其中“菑”需注意古音通假现象(现代读“zī”,古音可能更接近“zāi”)。
4.扩展说明
- 古汉语中,“菑”常与“灾”互通,如《诗经》中“菑”多指初耕荒地,后引申为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因此“危菑”更侧重人为或环境引发的双重危机。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典文献和现代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孟子》原文或语言学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班哥别疏布流楚娥当州多瑙河三角洲樊缨哥们儿耿亮搆结辜攉估客乐含明隐迹弘旷后戚荒诞无稽会食火证虎掷龙拿兼夕交阵界朱绝非絶仁弃义康狄客诉苦恼嫏嬛撂过手李膺客楼窗艛艓緑蒂律令门前人旁邻跑狗匏壶乾浴弃力遒炼求田漆作日月合璧宂僭散澹尸首十转九空帅哥説时迟,那时快竦立痰喘铜模腿带推用玩耍文汇报无间狱相挺咸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