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拔儁 ”。1.选拔俊才。《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方今王化未被於 汉 北, 河洛 之滨尚有僭逆之丑,诚擥英雄拔俊任贤之时也。” 唐 陈子昂 《上薛令文章启》:“吾当拔俊赏奇,使拾遗补闕。”
(2).犹拔萃。 清 姚鼐 《祭张少詹曾敞友文》:“君企古人,欲以义振,两试翰林,辞成拔儁。”参见“ 拔萃 ”。
“拔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á jùn,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选拔人才
指挑选才智出众的俊杰。其中“拔”意为选拔、提拔,“俊”指才智超群或容貌出众的人。该词常用于描述在政治、学术等领域中甄选优秀人才的行为,如《三国志》中提到的“诚擥英雄拔俊任贤之时也”。
比喻出类拔萃
引申为“拔萃”,即超越众人、表现卓越。例如清代姚鼐在文章中用“辞成拔儁”形容文辞精妙出众。
古籍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步骘传》,强调在乱世中选拔贤能的重要性。唐代陈子昂的《上薛令文章启》中亦用“拔俊赏奇”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姓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拔”象征超越、高大,“俊”则兼具才智与俊美的含义,整体寓意才华出众、胸怀宽广。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详细释义,可参考《三国志》相关篇章或汉典等权威词典。
拔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才出众、非常聪明、有才华。它的拆分部首为手和口,总共有7个笔画。
拔俊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卷一百八十四·孝行篇》。文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去找学问最好的老师百里奚,百里奚推辞后之所以选择让他的学生拔俊去辅佐齐桓公,就是因为拔俊非常聪明、有才华。
拔俊的繁体字为「拔儁」。在古代,拔俊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大致相同。
1. 他年纪轻轻就在大公司里担任要职,可见他确实拔俊。
2. 这位小姑娘虽然年纪小,但是她的想法和表达都非常拔俊。
3. 老师对他的成绩赞不绝口,说他是学生中的拔俊之人。
组词:拔尖、拔高、拔升。
近义词:出众、聪明、才华横溢。
反义词:平庸、愚笨。
哀感天地安谛安土重居拔进傍近迸奔比目连枝察按捵入刀镊冻天行渡工多话恩牛怨李飞砂扬砾勾检贯序蛊惑横额横轼合从连衡虎貔夹打翦拂狡饰玑贝节拊踖踖急来抱佛脚警秀蠲复距路空头乐道遗荣灵味鸾声秒杀密款蓦然妺嬉南亭亭长贫贱糟糠漆人坵垤全豹取死软铺铺挼祭三育山衣侍奉疏迟竖鳞四唐松乔迁景锁国蹄髈铜筹味感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