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据的意思、盗据的详细解释
盗据的解释
割据;强占。《旧唐书·罗威传》:“ 田承嗣 盗据 相 、 魏 、 澶 、 博 、 卫 、 贝 等六州。” 宋 王安石 《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 至道 中, 李继迁 盗据 河西 银 夏 等州。”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行盐》:“ 元 末之 张士诚 以监徒而盗据 吴会 。” 杨笃生 《新湖南》第二篇:“ 湖南 者,吾辈之家室也,一旦为他人盗据,将托宿于何所?”
词语分解
- 盗的解释 盗 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匪窃偷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据的解释 据 (據) ù 凭依、倚仗:据点。据险固守。 占有:窃据。盘据。据为己有。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 按照: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 据 (據) ū 〔拮据〕
网络扩展解释
“盗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非法手段强行占据或割据某地。以下为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构成:“盗”指盗窃、非法占有,“据”指占据、占有,合指通过不正当手段占据不属于自己的领土或权力。该词带有明显贬义,多用于描述历史或政治中的非法割据行为。
- 近义词:割据、强占、窃据;反义词:归附、归还、收复。
-
历史用例
- 唐代《旧唐书》记载田承嗣“盗据相、魏等六州”,宋代王安石提到李继迁“盗据河西银夏等州”,均指地方势力非法占据领土。
-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中用此词描述张士诚占据吴会,近代杨笃生《新湖南》以“盗据”比喻湖南被侵占。
-
使用特点
该词多用于文献或历史叙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书面化表达,常见于对古代割据政权或非法占领行为的批判性描述。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语境或近义词差异,可参考历史典籍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据》是一种汉字词汇,意思是指盗取他人的资料、数据或文件等。该词可以通过拆分部首和笔画来解析。其中,部首为“⺦”(革),而完整的字形的总笔画数为11画。《盗据》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写法,当时它被写作“盗據”。在繁体字中,该词被写作「盗據」。以下是一个例句:“他被指控盗据公司内部文件。”
与《盗据》相关的组词包括:盗取、数据、文件、资料等。类似意思的词有:窃取、偷窃。与《盗据》相反的词可以是诚实、守法等。
内容结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