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丧的意思、吊丧的详细解释
吊丧的解释
[visit the bereaved to offer one's condolences;pay a condolence call] 到丧家吊唁
详细解释
亦作“吊丧”。至丧家祭奠死者。《左传·文公八年》:“ 穆伯 如 周 弔丧,不至。以弊奔 莒 ,从 己氏 焉。”《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文若 可借面弔丧, 稚长 可使监厨请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仲副宪》:“又劾大学士 赵国麟 、侍郎 许希礼 等往工部胥役 俞 姓家弔丧,有失大臣之体。诸人为之降黜有差。” 茅盾 《子夜》三:“吊丧的宾客也已经散去了许多。”
词语分解
- 吊的解释 吊 à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悬挂:上吊(自缢)。吊灯。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吊皮袄。 提取,收回:吊销执照。 中国旧时钱币单
- 丧的解释 丧 (喪) ā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丧乱。治丧。吊丧。 丧 (喪) à 丢掉,失去: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
网络扩展解释
“吊丧”是汉语中与丧葬礼仪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吊丧”指到丧家祭奠死者,拼音为diào sāng。该词由“吊”(祭奠、慰问)和“丧”(丧事)组成,强调亲临丧家表达哀悼的行为。
二、历史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八年》:“穆伯如周弔丧,不至。”后《后汉书》《金瓶梅》等古籍均有记载,表明其作为传统礼仪的延续性。
三、传统习俗
- 行为规范:亲友需携带衣被等物品,附写“某某致”字样的纸条,家属需哭丧并跪拜答谢。
- 社会意义:既是对逝者的追思,也是对生者的抚慰,体现古代“礼”文化的实践。
四、与“吊唁”的辨析
- 吊丧:侧重“到丧家祭奠”的具体行为。
- 吊唁:包含祭奠与慰问家属的双重含义,如“吊唁电报”。
五、现代应用
现今仍用于描述参加葬礼或慰问丧家的行为,常见于文学与口语中(如茅盾《子夜》中的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仪细节,可参考《礼记》《左传》等文献,或查看来源网页。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吊丧(diào sāng)一词是指为死者举行的悼念活动。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第一个部首是"口",表示嘴巴;第二个部首是"人",表示人物。根据笔画来拆分,"吊"字有6画,其中包括丨一画、丿一画、一一画、丶一画、丨一画、一一画;"丧"字有5画,其中包括一一画、一一画、一一画、丶一画、一一画。
"吊丧"一词来源于古代的丧葬礼仪。在古代的中国,吊丧是指为死者送葬并进行悼念的仪式。在这个过程中,亲友们会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吊丧"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和简体中文相同,也是用"吊丧"这两个字。不同的是,繁体中文更强调字形的繁复和结构的复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但是"吊丧"这个词的本义并无不同。吊丧的写法在古代会有一些变体,但是整体意思是相同的。
"吊丧"的例句可以是:今天我们去吊丧,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与"吊丧"相关的组词可以有:吊唁(diào yàn)、吊问(diào wèn)等。
与"吊丧"有类似意思的词语有:祭奠(jì diǎn)、哀悼(āi dào)等。
与"吊丧"相反的意思是:庆祝(qìng zhù)、欢庆(huān qìng)等。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