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碎瓦片。 唐 杨凝式 《赠张全义》诗:“ 洛阳 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诡习》:“ 江 淮 术士 王琼 ,尝在 段君秀 家,令坐客取一瓦子,画作龟甲,怀之。一食顷取出,乃一龟,放於庭中,循垣而行,经宿却成瓦子。”
(2).瓦市。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 马行 北去,旧 封丘门 外祆庙斜街,州北瓦子……其餘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水浒传》第一一○回:“﹝ 李逵 等人﹞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讲唱文学﹞后来渐渐的出了庙宇而入于‘瓦子’(游艺场)里。”参见“ 瓦市 ”。
(3).指用作占卜的陶制杯珓。 宋 钱易 《南部新书》戊:“ 西京 寿安县 有 黑石山 ,神祠颇灵……有两瓦子,过客投之,以卜休咎,仰为吉而覆为凶。”
“瓦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用途:
宋元时期的娱乐与商业场所
指宋、元、明时期城市中集娱乐、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又称“瓦舍”“瓦肆”或“瓦市”。例如北宋汴京(今开封)的桑家瓦子、中瓦等,内部设有勾栏(表演场地),涵盖曲艺、杂技、说唱等表演,兼具杂货交易功能。名称源于其“忽聚忽散”的特性,类比砖瓦的临时性堆砌。
碎瓦片
原指破碎的瓦片,后引申为事物的基本构成单位。例如唐代诗词中“瓦子堆”即指碎瓦堆积的场景。
“瓦子”得名与其功能特性相关:一方面,娱乐场所人流如瓦片般零散聚合;另一方面,早期市场可能以瓦片等简易材料搭建,具有临时性。
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市井文化,现代多用于学术或文学场景。
《瓦子》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瓦片、瓦片状的东西”的意思。
《瓦子》包含两个部首,左边是“石”部首,右边是“子”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5。
《瓦子》来源于阼子舆的《典论·字会》。繁体字形为「瓦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有一些变化。而《瓦子》这个字在古体字中的写法为「瓦自」。
1. 这座屋顶的瓦子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音。
2. 小明用瓦子搭建了一个小房子。
瓦片、瓦屋、瓦房、瓦楞、瓦砾
瓦片、瓦块、瓦砖
砖块、瓦坯、瓦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