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th one's hands behind one's back] 把手放在背后
他倒背手牵着一匹马
他倒背着手在院子里走了一会儿
倒背手(dào bèi shǒu)与倒背手儿(dào bèi shǒur)是汉语中描述特定肢体动作的词汇,二者核心含义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口语化程度和地域使用习惯。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文化背景角度进行解析:
动作描述
指双手交叉置于身后(通常一手握住另一手的手腕或手臂),背部微挺的站立姿态。该动作带有自然、闲适或沉思的意味,常见于日常站立或踱步时。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69页。
引申含义
在语境中可隐含“从容”“旁观”或“权威感”,例如领导视察时倒背手的姿态常体现威严。
来源:《北京话词典》董树人编,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89页。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第4321页。
传统行为习惯
该姿态与中国传统礼仪中“垂手而立”的恭敬姿态形成对比,倒背手更显松弛,多见于长辈或权威人物,如教师巡视课堂、长辈散步等场景。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礼仪卷》张勃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56页。
文学与艺术中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如老舍《茶馆》)中,角色以倒背手姿态出现时,常暗示其处于观察、沉思或掌控局面的状态。
来源:《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民俗研究》王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2页。
总结
“倒背手”是描述双手背后交叉姿态的标准词,兼具行为描述与文化意蕴;“倒背手儿”为其方言变体,凸显口语亲和力。二者均承载了汉语中对身体语言细腻的观察,并折射出传统行为规范与社会角色认知。
“倒背手”或“倒背手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将双手背在身后,通常用于描述人站立或行走时的姿态。这一动作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放松、思考或闲逛场景。例如:
需注意与“倒背如流”(dǎo bèi rú liú)区分,后者是成语,形容背诵极其熟练,与“倒背手”无直接关联。
适用于文学描写或口语中,如:“老人倒背着手,缓缓走过青石板路。”
北芒悲痛欲绝飙扫波涛滚滚采侯财迷心窍唱嚎颤钦钦迟晖道疏顿递耳轮锋起佛罗安国功布鬼门关邯郸曲合韵轰雷荒诞无稽混作间不容发降尊纡贵胶致桀宋祭告酒酵郡牧举善荐贤客套壳质敛衾吏读式雒常买取迷离徜恍木齿丹破颜菩萨愆缧且并清洌清职凄切区时三线扫荡审勘水苏疏微诉辩逃绝鳀瀛吐餔乌涅白糟下车之始献茶闲情鲜色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