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耳郭的边缘,下连耳垂。亦指耳朵。 唐 王建 《晚秋病中》诗:“万事风吹过耳轮,贫儿活计亦曾闻。”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我头直上髮似揪,耳轮边热似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丘生》:“生大惧,投地求释,众置若罔闻,或揪耳轮,或扔髮辫。”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王头刚到水面, 眉间尺 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地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
(2).指一种耳饰。《瑜伽师地论》卷五六:“诸受欲者必以安缮那等先粧眉眼,次以耳璫耳轮等庄严其耳。”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二:“彼国王等或用金银作此耳轮,形如鉢支,著耳匡中,用以装饰,故名耳轮也。”
“耳轮”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解释:
结构位置
耳轮是耳廓(外耳)最外缘的卷曲部分,主要由皮肤、脂肪和软骨构成。它从耳廓上部向前延伸,形成问号状结构,下连耳垂,后方向内延伸至耳道口附近,该处被称为“耳轮脚”。耳轮前方有凹陷的“脚间窝”和凸起的“对耳轮”,后方则对应背面凹沟和三角窝隆起。
功能与临床意义
作为耳廓的重要标志,耳轮在接收声波中起辅助作用。此外,耳轮脚区域是耳前瘘管的易发部位,也是耳廓再造手术的关键结构。
指代耳朵整体
在文学或口语中,“耳轮”可泛指耳朵,如唐代王建诗句“万事风吹过耳轮”即用此意。
古代耳饰
佛教典籍《瑜伽师地论》和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记载,“耳轮”曾指一种环形耳饰,多用金银制成,用于装饰耳部。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医学解剖、文学及历史文献的解释。如需进一步了解耳轮的具体形态或相关疾病,可参考医学图谱或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