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备酒食邮驿以供军用谓之顿递。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据 严礪 元和 二年六月举牒称:‘ 绵 剑 两州供 元和 元年北军顿递,费用倍多。量於 梓遂 两州秋税外,加配上件钱米,添填 绵 剑 两州顿递费用者。’”《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元年》:“ 李克用 牒 河东 ,称奉詔将兵五万讨 黄巢 ,令具顿递, 郑从讜 闭城以备之。” 胡三省 注:“缘道设酒食以供军为顿,置邮驛为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是日,帝发 建康 ,遣户部侍郎 叶份 先按视顿递。”
“顿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驿站供给与传递
指古代驿站为传递公文或接待官员而置备酒食、提供驿马等物资与服务的行为。此义强调驿站的后勤保障功能,常见于官方文书或史籍记载。例如官员赴任途中,沿途驿站需“顿递”酒食车马,确保行程顺畅。
设宴款待
引申指设宴招待宾客,尤指隆重的接风或饯行宴会。此用法侧重以酒食款待的礼仪性,常见于描述官方或文人间的应酬场景。如宋代文献中“顿递”常与“御宴”“筵席”并提,指为重要人物举办的招待宴席。
来源依据: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自权威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其中“顿递”词条明确收录了驿站供给与设宴款待的双重含义,并引用了《宋史·礼志》等古籍例证 。
“顿递”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与古代军事后勤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顿递”指古代为军队置备沿途所需的酒食、邮驿等后勤物资和服务。其中“顿”指沿途设置的临时补给点,“递”指传递物资或信息的驿站系统。
军事用途
主要用于军队行军时保障粮草、通信等需求。例如《资治通鉴》记载,唐代李克用讨伐黄巢时,曾要求河东地区“具顿递”,即准备好沿途补给与通信服务。
文献记载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连续交替进行”的成语,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撑,可能为词义演变或误植。建议优先参考历史语境中的定义。
研究古代军事或历史文献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日常交流中建议使用更常见的“补给”“驿站”等现代词汇替代,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资治通鉴》原文或唐代奏章档案。
黯黮滩不妇蝉子稠迭椿津触污反袂凤唱复活辅宰感荷感竦更害锢寝憨直赫赫花鬨黄门北寺欢狎灰燧火术浇化秸莞纪录片闿阳款遣连蝉锦流征李鸦儿赂结履任懋懋木人石心殴詈般量屏障迫劫迁蹇黔娄妻敲削切切私语,切切细语上尖儿盛君石流黄食新水芳鼠莽獭褐台郎填海天律天气预报通替顽才吾家麒麟下程衔棰见世报懈忒